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音乐界“挖库存”:佳作应常演老曲放新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1日18:59  新民晚报

  小提琴家潘寅林回国8年,在担任上海交响乐团首席的同时,把一批散落于各个历史年代的中国曲目,重新奏响于音乐厅、学校、社区,不仅唤起了中老年听众的欣赏热情,也拥有了一批年轻的“粉丝”。无独有偶,近年来强调新人新作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本届也开始重视再现历史积累作品,本月28日晚的开幕音乐会破例挑选了4部在历届“上海之春”上展演过的乐曲唱主角。这种“挖库存”现象,被人称为老曲放新声。

  中国气韵 百听不厌

  潘寅林与钢琴家夫人雷敬蓉最近录制的《中国小提琴经典作品》专辑,收集了18首“国产”小提琴独奏曲。这位平时为人低调的演奏家,还筹划了5月2日在上海书城举行的大型签售会。他说:“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活动会吸引很多人。因为这些年来,我在上海和各地每次演奏这些乐曲,反响都非常强烈。”近年来,学习小提琴的琴童队伍越来越壮大,仅上海地区每年参与考级的就有数万人。但是,由于中国独奏作品谱集难以寻觅,琴童们只能演奏外国作品。潘寅林说:“历年来中国作曲家创作和改编了大量独奏曲,只是如今鲜见出版,故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气韵,我每次演奏现场都出现欲罢不能的场面,反映了社会的需求,也说明优秀作品不会过时。”

  经典作品 魅力长存

  在他的家里,记者读到了厚厚一摞复旦附中学生撰写的音乐会欣赏文章。字里行间,“90后”青少年们对潘寅林演奏的中国乐曲抒发了相见恨晚的真挚情感。潘寅林说:“中老年人重听《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等熟悉的旋律,受到欢迎在情理之中,而青少年的热烈反响让我真正领悟到了中国作品的生命力不受岁月变迁影响这个道理。”在北大百年讲堂,他演奏了陈钢创作的《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等乐曲后,被热情的学生团团围住。潘寅林深有感触地说:“即使是流行歌曲,其中的优秀作品在数十年后重唱,也会出现‘老歌热’。音乐作品更应如此,关键是要有人去拉给大家听。”

  新老乐曲 同步呈现

  潘寅林翻出“库存”,用30多年担任海内外乐团首席的功力促使老曲放新声,反映了音乐作品的积累不应仅用来收藏,只有反复演出,才会深入人心。本届“上海之春”也翻出“库存”,选取了朱践耳的《英雄诗篇》、陆在易的《雨后彩虹》、郭文景的《野草》、叶国辉的《中国序曲》等历届“上海之春”首演佳作,奏响开幕序曲。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指出:“人民音乐家贺绿汀生前曾多次嘱咐,‘上海之春’不能‘学狗熊掰苞米,掰一个扔一个’,涌现的新作要常演,才会走进千家万户。‘上海之春’举办了27届,每届上演的大批作品里有不少佳作,但不常演,再好的作品也会被遗忘。所以,从本届起,‘上海之春’将形成历届作品更迭上演的机制,让新老乐曲同时呈现,这样才会使得春天的音乐舞台繁花似锦,格外绚丽。” 本报记者 杨建国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