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罗大佑北京演唱会 “恋曲2100”是一个概念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1日17:08  北京晚报
罗大佑 罗大佑

  罗大佑7月2日北京首体的“恋曲2100”演唱会给人们带来两个误会,一是人们认为2100一定2011之误,二是这是罗大佑“恋曲”系列的一首新歌。事实上,2100没有错,而“恋曲2100”绝不是一首歌而是一个概念。

  在昨天,罗大佑北京见面会就是从这两个方面的解释开始,但之后,媒体记者却更糊涂了,特别是80后一代的记者。

  罗大佑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敏感、不善沟通,再加上巨大的代沟都让罗大佑变得更加难懂、难解。

  就代沟而言,1954年出生的罗大佑更宏观,更意识形态,更历史,而80后记者们则更现实、更感性,于是,两者之间自然就产生了隔阂。

  其实,隔阂非常有趣,也非常有价值。

  罗大佑的开场白就很宏大,他将自己置身于21世纪前10年的巨大变革之中,这十年绝对不比“文革”十年简单。罗大佑的回顾包括了2000年台湾大选,世界因特网经济泡沫,9·11事件,伊拉克战争,非典,印尼大海啸,台湾3·19枪击事件,红衫军倒扁,世界金融风暴,四川大地震,中国举办奥运世博,直至日本大地震,核辐射。罗大佑认为,在如此巨变的年代,首先就要有反省精神,而在这十年之中,罗大佑一直在反思,也一直在工作。世界就像一个过山车,而自己也始终停不下来。罗大佑觉得自己无力将如此复杂的十年变成《恋曲2010》,他希望再生活再观察,以21世纪,也就是以2100年为终点来判断,创作。罗大佑仍然认为,明天会更好。

  而80后们绝对认为,这太杞人忧天,太超现实,太没必要。他们只是认为罗大佑把歌写好,唱好就行了。80后一直就是以各种手机、各种电脑认识21世纪这十年的,自我是第一位的,现实与未来才是重要的。

  而罗大佑的下一个概念又让80后记者难以认同。罗大佑以过来人的经历说,这个时代,待我们不薄。而80后记者一开始认为这是一句反话,是一种嘲讽。之后,则并不认同,他们认为,社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压力,似乎他们的境遇之差大过父母当年。这是典型的代沟,罗大佑这么说,代表的是80后上一辈的观点,而年轻人显然是不知足的,他们有无穷精力去博取现代与未来。而上一代人则已经到了好好回顾,以应对人生另一重大变革之时了。

  罗大佑今年57岁,这是一个不小的岁数,特别是对80后而言,但他们还想让罗大佑再为年轻人,也就是能为80后再做点什么。或者,他们也想让罗大佑再年轻一点。在这方面上,罗大佑很干脆,他说,我不会迎合年轻人,我不能对不起老朋友!

  事实上,2000年的上海演唱会是罗大佑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自己定位为“再出发”。罗大佑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远比台湾、香港更庞大、更热情,甚至更忠诚的大陆歌迷群。不仅是明星,还是文化偶像,甚至是精神偶像,这才是成功的最佳追求,鲍勃·迪伦如此,崔健如此,罗大佑也是如此。

  70岁的鲍勃·迪伦每年能巡演100场,罗大佑认为,他的精神力量来自宗教,每场演唱会就是在布道。而罗大佑自己也算得上老年个唱,甚至是老年巡回个唱的标志人物。尽管他称对这个时代的判断已经无法自信、从容,或者说在过去爱憎分明到现在复杂失控的变化中,自己丧失了以往的锐利。但是,罗大佑毕竟有过去,毕竟有资本,特别是新人逊色之极的今天,他还可以轻松地与老歌迷一同穿越回过去。罗大佑开玩笑地说,我的演唱会比鲍勃·迪伦更具中国特色,比王菲更具男子汉气概,比周杰伦更具人文精神。

  没有新恋曲并不重要,罗大佑说,现在活80岁至90岁理所当然,活到100岁也很可能。对57岁的罗大佑而言,有的是时间。在他的计划之中,除了不断巡演之外,至少还有一部音乐剧,一部电影。能有多出色不敢说,但能产生隔阂与争议是肯定的。而不想隔阂的办法也很简单,听他的演唱会就是一个选择,何以解忧,听听大佑。  本报记者 戴方

(责编: 虫虫)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