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向建党9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新版歌剧《白毛女》昨晚在北京唱响,本报作为特邀媒体前往国家大剧院采访——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族歌剧,被改编成电影、京剧、芭蕾舞剧,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传承六十余载依然经久不衰,这就是《白毛女》——中国歌剧中最夺目的一朵奇葩。
6月30日晚,建党九十周年前夜,国家大剧院,这个代表着中国高雅艺术最高水平的艺术殿堂,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演了一部经久不衰的红色民族歌剧。作为向建党九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由文化部主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国家大剧院联合制作的2011版歌剧《白毛女》在这里唱响。
作为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传唱了半个多世纪,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而当晚展现在观众面前的66年后首次复排的新版《白毛女》,依旧承载了民族新歌剧的精髓和一代革命印记;不同的是,“新版”富有浓郁的新时代元素,在演员、剧情、舞台设计、表演方式上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胡玫首次执导舞台剧,雷恪生、孟广禄首“秀”歌剧
新版《白毛女》主创阵容极其强大,第一代喜儿、著名艺术家王昆任艺术总监,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担任音乐总监,著名导演胡玫任导演,李心草任指挥,总政歌舞团独唱演员谭晶扮演喜儿。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花脸”孟广禄扮演杨白劳,话剧演员“老戏骨”雷恪生扮演黄世仁,知名影视反派演员李明出演穆仁智,老版《武松》中扮演武松的祝延平饰演赵大叔。其中很多名家均第一次涉足歌剧,胡玫首次执导舞台剧,雷恪生和孟广禄也把歌剧处女秀献给了《白毛女》。
新“喜儿”谭晶虽然出演过多部音乐剧,但歌剧作品只有一部《木兰诗篇》。这样的明星阵容在歌剧界非常罕见。86岁高龄的王昆更是每天坐着轮椅坚持到现场指导排练,病痛缠身也从未迟到。王昆曾表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这些优秀的艺术家统一到一部戏中,让他们各尽所长。
剧情微调,增加多媒体包装,舞美更符合现代眼光
“喜儿”谭晶在谈到本次复排的新意时提到了杨白劳自杀那一场戏的修改,“主要是在台词和一些夸张的戏剧化表演方面的调整。因为我们现在跟自己的父亲对话,绝对不会用那样的腔调。这样使其更现实化一些。”新版《白毛女》可谓用心良苦,尽最大可能体现“新”,包括一些细节,以及台词的变换,比如,原剧中“枪毙黄世仁”在新版中则改为“法办黄世仁”,看来是为了符合法制社会的时代变迁……
另外在音乐方面也有不少变化。关于原版的经典部分的确保留了一些,但也增加了几段与回忆有关的乐曲,而且在开场和结尾还增加了合唱部分,这也使得该剧的情绪更加饱满。胡玫演出前接受采访时说,“为了给这部经典之作赋予一些更新、更深层次的演出效果,新版更借鉴了一些影视剧的舞台表现手法,同时增加了多媒体包装,与传统相比有很大突破,估计‘80后’、‘90后’也会喜欢”。
“新喜儿”极具亲和力
对于“70后”谭晶来说,和喜儿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如何把半个多世纪前的农村少女形象原汁原味地呈现给现场观众对她是不小的挑战。导演胡玫讲,农村姑娘怎样用扇子煽火、倒水和面、过年贴门神,舞台上的台步、身段和道白都是需要她学习的。据了解,两个月来,谭晶几乎推掉了所有能推掉的演出,每天泡在排练场里,一句“爹爹”的台词和走位会在王昆的指导下排练几十遍。
胡玫曾表示,“饰演喜儿的难度极大,道白超出一般的正歌剧,激情台词量丰富,唱得了西洋歌剧的人不见得唱得了这出戏。”而从首场的演出情况看,谭晶唱功的确高超,让观众听得如醉如痴。
而最成功之处还在于谭晶扮演了一个比自己小一半的少女“喜儿”。演出中,善于以情动人的谭晶在表演上吸取了胡玫“更亲切、更自然”的建议,使得新喜儿从形象到表演,到演唱都极具亲和力。
(责编: 水门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