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拉开了大剧院纪念马勒逝世百年系列音乐会的序幕。接下来的5个月里,马勒创作的10部交响乐作品将在大剧院全本演出,这是马勒作品首次在中国集中亮相。
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陈佐湟称:“不管这个活动会留下什么样的遗憾,我们相信它对中国交响乐的演出是推了一把力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表示,期望在演出中出现苛刻的观众,“因为我们要把马勒的全本演出立起来,提高标准才是最重要的。”
10部作品还原真实马勒
1894年3月29日下午,指挥家冯·彪罗的葬礼在汉堡举行。现场近三千人聆听由童声合唱团演唱的圣歌,马勒就是其中之一。这个葬礼成为马勒完成第二交响曲《复活》的重要灵感来源。大剧院将这场音乐会安排在下午,其中最为经典的“葬礼”乐章为观众“复原”当年马勒参加彪罗葬礼的情境。
音乐会上,陈佐湟率领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组成的近150人的乐团和近百人的合唱团,以第二交响曲《复活》为“马勒系列”拉开大幕。
为观众呈现真实的马勒是系列音乐会的一个重要思路。据陈佐湟介绍:“在5个月的时间里上演马勒的10部交响乐作品,这样的做法在世界上不多见,更何况马勒系列音乐作品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是国内任何一个交响乐团都很难满足的,比如一套节目中要用到10个圆号、8个小号,并且合唱团规模也很大。我们下决心要为观众奉献高水准的马勒作品,在乐队的构成上,有两场音乐会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一同演出,是为了满足马勒交响乐所要求的超大编制。”
谈及马勒生前没有完成的第十交响曲,陈佐湟说:“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不知道有多少作曲家试图完成马勒的作品,目前现存的版本至少有五六个,长度从20分钟到70分钟不等。因此,在这次系列音乐会上马勒第十交响曲究竟演奏不演奏,以什么样的方式演奏,此前我们一直在争论,最终我们决定只演奏马勒生前的原作,以此来接近历史的真实,而这场音乐会的其他部分则用马勒的声乐、器乐作品来补充。”
提高演出标准
期待苛刻观众品评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是此次马勒系列音乐会的重要参与者,他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演奏马勒作品不过十几年的事情。马勒的作品表达了他内心世界的彷徨、绝望、纠结、幻灭,突破了以往作品的演奏难度。可以说,中国之前演奏过的马勒作品都不是很成功,对马勒作品的伤害很大。经过了10多年的对马勒作品的重新认识,我认为,我们现在仿佛才到了追求艺术水准的时候,因此我期望在演出中出现苛刻的观众,因为我们要把马勒的全本演出立起来,提高标准才是最重要的,否则演出多少场都是没有用的。”
陈佐湟表示非常认同,他说:“马勒的作品是非常个人化的,并不容易以一致的态度来对待。我也是这样,有的时候会很喜欢马勒,但是有的时候又很不喜欢。但是人们常说交响乐是人类感情世界的镜子,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在交响乐作品中从来没有感到过失望,而马勒的作品把这种情感推向了一个极致。马勒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他对如此宏大结构作品的把握,对每一种乐器的了解,对情感世界角角落落的挖掘是无人能及的。我不知道这些音乐会有多少人会全部都来听,我预计观众对这些作品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我希望马勒音乐会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和关心,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算是往水里扔了一块石头。”
4家国外乐团与马勒均有渊源
据国家大剧院演出部任小珑介绍:“在10场音乐会中,除了6场由国内交响乐团担纲演奏的音乐会外,还邀请了亚洲爱乐乐团、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捷克爱乐乐团四个国外乐团来演奏马勒的四个交响曲。”
任小珑说,马勒出生在捷克,但是他自称是一个没有家乡的人,因为他是一个犹太人,但是从他的生活环境、在文化上所受的熏陶来说,与德奥有着很深的渊源。从这个角度来说,柏林爱乐虽然谈不上与马勒有特别直接的渊源,但是作为一个顶级的乐团,他们的演奏会让观众有近距离了解马勒的感受。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刚刚录制完了马勒的10部交响曲,他们的演奏会让观众立刻找到从录音中回到现场的感觉。至于郑明勋指挥的亚洲爱乐乐团,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亚洲人对于马勒的理解,从情感上来说,更柔一些。亚洲爱乐乐团选择的曲目也是最柔美的马勒第四交响曲,被郑明勋称为天堂中最美的声音。捷克爱乐乐团是马勒出生地的乐团代表。
任小珑表示,马勒带给观众的感受是千人千面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在指挥过程中表达各自的感受都是正确的,人们对于马勒的理解也是不断深入、慢慢加温的,这些乐团将带给观众对马勒的不同感受。
本报记者杨杨
■系列音乐会看点◎艾森巴赫◎大剧院管弦乐团◎马勒第一交响曲
作为当今最活跃的指挥家之一,艾森巴赫对于自巴洛克时期至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均有独到的诠释。虽然在艾森巴赫的唱片中马勒的作品并不多,但每个曲目都呈现了他对马勒精准而富有洞察力的解读,深受乐迷好评。◎陈佐湟◎国交/大剧院管弦乐团◎马勒第二交响曲
在《复活》中,马勒首次提出了“为何而生,为何而苦恼”这样的哲学问题,并且在这部交响曲中加入了女中音、女高音和合唱团;木管组为四管制;弦乐为最大编制,乐队规模大。◎夏巴多◎大剧院管弦乐团/国交◎马勒第三交响曲
作为马勒“天堂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马勒第三交响曲历来也被认为最能表现出马勒内心童真的一面。这部通常耗时100分钟左右的作品,被认为是“史上时间最长的交响曲”。◎郑明勋◎亚洲爱乐◎马勒第四交响曲
作为“天堂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马勒第四交响曲也是马勒所有交响曲中编制最小、时长最短的一部作品。《第四交响曲》情绪乐观、充满爱意,从某种程度上回归了维也纳乐派的古典风格,但又包含极具原创性的马勒式乐段。◎大卫·辛曼◎苏黎世管弦乐团◎马勒第五交响曲
辛曼是最权威的马勒诠释者之一,最近几年他与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录制的全套马勒交响曲成为近年销量最好的马勒全集。
◎弗洛◎捷克爱乐◎马勒第六交响曲
马勒对捷克爱乐乐团非常赞赏。马勒第六交响曲正是由捷克爱乐乐团在1908年由马勒亲自指挥进行首演。◎张艺◎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马勒第七交响曲
全曲在1905年8月15日脱稿,然而当时的马勒尚未完成第六交响曲,遂将第七交响曲搁在一旁,在排练期间偶然略作修改,直至1908年9月19日,此首交响曲方才进行首演。◎列维◎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马勒第八交响曲
马勒创作第8交响曲时,曾写信给指挥大师门格尔贝格称,“这是在我过去作品中最大的作品,内容与形式都非常独特,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你不妨想象大宇宙发出音响的情形,那简直已不是人类的声音,而是太阳运行的声音。我过去的交响曲,只不过属于这首交响曲的序曲。过去的作品表现的都是主观性的悲剧,这首作品却是歌颂伟大的欢乐与光荣。”◎西蒙·拉特◎柏林爱乐◎马勒第九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作于1909至1910年,这时的马勒完全摆脱了交响曲式的羁绊。
柏林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西蒙·拉特在年轻时便以指挥马勒见长。◎马尔科◎大剧院管弦乐团◎马勒第十交响曲
第十号交响曲作于1910年至1911年,是马勒的最后一部作品。
大剧院马勒系列音乐会选择只上演第一乐章“柔版”,指挥是德国人马尔科。
(责编: 葱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