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通天后”刘媛媛:红歌也可以很流行(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8日18:10  精品购物指南
刘媛媛 刘媛媛
刘媛媛 刘媛媛
刘媛媛 刘媛媛
刘媛媛 刘媛媛

  撰文、编辑/杜晋华

  国庆60周年时,刘媛媛(微博)和成龙(微博)合唱的一曲《国家》唱响中国;今年“党庆”90周年前夕,“龙媛组合”的一首《民生》作为《国家》的姐妹篇开始走红,唱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两首红歌如此传唱,青年歌唱家刘媛媛道出秘诀:红歌也要唱出时尚来。

  直到7月18日,刘媛媛自己才真正反应过来《国家》与《民生》两首红歌的影响力之大。当天的北大百年讲堂演出,好几个自发组织的粉丝团在剧场门口等着她,让她意外的是,自己的歌迷越来越小,开始向幼儿园发展了。“哇,我看到了,都是些小朋友们,一看到我就欢快地跑过来抱我、亲我、拉我的手,叫我媛媛阿姨、媛媛姐姐。热情和纯真让我有些招架不住了。”那天她发了一条微博,“心里真的特别喜欢小朋友们,今后一定还要更多关心他们……”事实上,新曲《民生》除了美声版、合唱版之外,她还特别制作了童谣版。

  新曲诞生后,刘媛媛的生活就被各种演出填满了。她享受这种充实,因为她能真真实实感受到大家想唱想听《国家》和《民生》的强烈欲望。去年在新疆演出时,有维吾尔族的小伙子想和她一起演唱《国家》,刘媛媛一口应下。看到各个民族的同胞都在变换不同的形式唱这首歌,她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激动,“每次这两首歌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台下所有的人都会和我大合唱,走到哪里都是伙伴,走到哪里都是一路同行共歌的人。”

  唱歌首先要感动自己

  在《国家》和《民生》之前,刘媛媛拒绝了太多主旋律歌曲,她不喜欢为唱而唱,被动地去应付,她的标准很简单,“唱歌首先要感动自己。”《民生》MV拍摄的过程中,60个普通家庭更让刘媛媛体会到了什么叫感恩和真情,“那些经历了汶川地震的家庭,他们更能深切地体会爱、珍惜爱。” 拍MV的那些日子可以说是刘媛媛“哭的最多但是却最幸福的日子。”她告诉记者,“我可以为歌曲忐忑不安废寝忘食,我更是用心去揣摩每一个音符和歌词。这么好的团队,这么好的歌曲让我来演唱,我不允许自己唱得不完美。”

  记者(以下简称记): 《国家》和《民生》是怎么打动你自己的?

  刘媛媛(以下简称刘):以前我唱的《五星红旗》已经是很宏大的命题了,我当时在想,这个《国家》该得把长江黄河都得写上吧。看到歌词后很意外,原来是小切口来写——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大家所忽视的国与家的关系与情理被表述得很透彻,可以用每个人都能看懂的流行歌的方式来诠释。人民是我的根,人民在哪儿,力量在哪儿……《民生》将人民的地位上升到了如此的高度,并且以党的口吻表达出来,这在主旋律歌曲几乎是第一次出现。一首歌词的角度的转变,反映出了当今时代对于“民生”二字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更加成熟的解读。

  记:要把握主旋律歌曲需要特别的表达吗?

  刘:形式处理上需要新颖多样,感情更是必须真实流露,包括音色也要平易近人。唱《国家》时,我是如此,唱《民生》时,我在唱法上更加深了这种感觉,因为《民生》更需要用贴近大众的声音去演唱,我也力求能做到这点。用最自然的声区,用最自然的声音唱出来。

  记:当初也是这么来演绎你的成名曲《五星红旗》的吗?

  刘:对国旗,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特别的亲切和热爱,我也一样。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是学校的护旗手,上大学时,我也经常和同学们相约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每次观看升旗,我都会热泪盈眶、热血沸腾,那是一种神圣的激动。当时听到《五星红旗》时,我心里积攒多年的情感一下子就被激发宣泄了出来。

  记:从你一直滔滔不绝的讲述里,我看到了你的陶醉。

  刘:一个歌手可以有很完美的技巧,但感动人的永远是歌声里的感情。我会经常拉来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工作人员一遍遍试听,还经常让我的歌迷在电话里听我唱,让大家告诉我感受和意见。我就想让每个人都能被这首歌打动,老百姓喜欢就是我的最高标准。

  音乐有两种,一种是奔人的灵魂而去的,给人以信念和抚慰;一种是奔人的肉体去的,给人快意的抚摸和精力的宣泄。我热爱前者,也认可后者。

  记: 《民生》除了合唱、美声、童谣三个版本的发行,还有什么贴近观众的流行元素呢?

  刘:《民生》和《国家》一样都有公益彩铃下载,另外,《民生》的传播推广手法也不同以往,不仅采用了“最潮”的新媒体制作技术、还与绵延千年的中国书画艺术相结合。我个人喜欢收藏字画,于是策划了由欧阳中石、韩美林、王家新等24位著名书画家泼墨挥毫创作书画长卷《民生》。后来我亲自上门请到了漫画界的泰斗人物方成,发起了《民生》的漫画展,他对这点特别感动。

  记:你个人认为《国家》和《民生》为什么会这么流行?

  刘:《国家》以民谣风格为基调,朗朗上口、好听易唱,《民生》则呈现出鲜明的流行通俗音乐元素,时尚、亲和又不失优美,这两首歌,群众不仅能够欣赏,还可以没有难度地演唱。另外,我和成龙的“龙媛组合”的创新混搭也让歌曲更加国际化与时尚化。

  “龙媛组合”的传奇

  《国家》是打破主旋律的试水之作,融入了很多国际化的流行元素:演奏者郎朗(微博)是国际著名钢琴演奏家,流行音乐人王力宏(微博)是制作人,作曲者是香港人金培达(微博)——好莱坞亚洲银熊奖唯一获得者。然而最吸引人的当属“龙媛组合”。刘媛媛谈及和成龙的合作,“用最朴实的两个字来评价的话是——舒服。”

  记:最初你和成龙的组合是怎么被联系到一起的?

  刘:在选择歌手时,主创人员一致认为,男主唱非成龙莫属,女主唱则非刘媛媛不能。成龙代表了国际影响力,而我擅长将民族、美声、通俗唱法融合在一起。我的音色比较抒情,不是纯民歌那样尖亮,也不像美声那么端着,还又不是通俗的唱法,一切都符合《国家》高远而平实的意蕴。另外,我和成龙大哥的形象都是非常健康阳光的。大家很期待我们俩的合作,想知道是什么样。

  记:你自己对于这样的组合是担心更多还是期待更多?

  刘:刚开始还没有想太多,只知道自己太想唱这首歌了。我是成龙大哥的影迷,他在我心中是一个非常英雄的形象,也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华人影星。

  记:这是你们第一次合作吗?

  刘:不是,奥运闭幕式上,和成龙、刘德华、孙燕姿(微博)一起演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记:那次成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

  刘:彩排结束后聊天的时候,他就一直帮大家拿吃的、清理垃圾,忙东忙西的收拾东西,大家都叫他“劳模”。他特别有活力、有热心,什么时候看到他都很快乐。有点意外的是大哥主动和我说,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你是唱《五星红旗》的呀,很好听的。他身边的人和我说,媛媛老师,在主流歌曲方面,你是最有代表性的,大哥很关注你,也喜欢听你唱歌,觉得你唱得很有情,把主流歌曲唱成流行歌曲了。

  记:第一次录音顺利吗?你会给他一些技术上的指导吗?

  刘:那天正好是2月14日情人节,大家见面就开始互送巧克力。第一次在录音棚听成龙唱歌,他很有力量,特别投入,但也不会发挥过度,他的悟性特别好,一直在揣度,敢唱敢试,是一个特别透明的人。他还会要求我,有哪里唱得不好要给我指出来啊。其实他唱得特别好,因为这首歌尤其需要真实感情的抒发。

  记:你们俩是互补的。

  刘:对,他自己能导会演,拍《民生》MV的时候,一到现场他就招呼大家换衣服,他说《国家》的服装要很有气势,《民生》的服装必须得朴实。

  为红歌舞台而生

  刘媛媛与红歌结缘于1999年,其时刚出校门不久的她因为一曲《五星红旗》而成为大家心中的“红旗歌手”。此后的十年里,她创作了很多首主旋律歌曲,《鲜花陪伴你》《祝你好运》《长大成材》等等歌曲流行在大江南北,她也数次登上春晚舞台给观众带来视听盛宴。刘媛媛对主旋律歌曲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主旋律应该是社会的主流文化,主旋律歌曲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符合群众的审美爱好。”她独创的“美通唱法”让她赢得“新一代主旋律歌唱家”的美誉,也正是这个唱法让她获得演绎《国家》和《民生》的机会,她引发的红歌流行现象被称为“刘媛媛现象”,而她自己也被称为中国的“莎拉·布莱曼”。

  记:《五星红旗》一曲成名,你还是蛮幸运的。

  刘:也不仅仅是幸运。这首歌的作曲家刘青选中了我,他认为演唱者应该是“三合一的声音”,首先应该具有美声基础、音域宽、有爆发力,其次还要有民族韵味与民歌功底,要甜、婉转、悠扬,另外,还得具备通俗歌手的亲切感。

  记:你独创的“美通唱法”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刘:我最早是学美声的,当时刚上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我被老师定腔为“女中音”,可是培养了没多久老师们又觉得我应该是“标准的次女高音”,于是改了新的练歌方式。大三后又被音乐教研室主任正式通知,以后改练“女高音”。四年学习中三改唱腔,从戏曲到歌剧,从通俗到民族,我学习演唱了多种不同类别的歌曲,拥有了多种唱腔的功底。

  记:演唱相对听众还是比较少的主旋律歌曲10余年,其实还是有寂寞的吧?

  刘:有,但每一个主旋律歌手都有一个漫长的坚守的过程。

  记:主旋律歌曲和流行歌曲怎么可以统一得这么好?

  刘:正像一位作家所说,音乐有两种,一种是奔人的灵魂而去的,给人以信念和抚慰;一种是奔人的肉体去的,给人快意的抚摸和精力的宣泄。我热爱前者,也认可后者。我常常会和朋友们一起去唱卡拉OK。我觉得舞台上的歌唱是一种神圣的快乐,卡拉OK厅里的歌唱,则是一种彻底放松的随意的快乐。我始终认为艺术是相通的,音乐的不同类型也是相通的。我唱美声,为什么不可以来点民族的和通俗的呢?而唱民族的,同样可以糅进美声的和通俗的。多一点感觉,又有什么不好?归根到底,歌是需要大众来接受的,而大众,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或雅或俗的百姓个体。

(责编: 葱尾)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