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快乐女声》引观众质疑 节目效果离间真挚情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6日16:45  东方网-文汇报

  在日前举行的《快乐女声》7进6比赛中,公认唱功最强的成都唱区冠军王艺洁爆冷出局。不按常理出牌甚至令人大跌眼镜的结果,再次为这档老牌选秀节目攒足了关注度,不过,是以一种另类的方式。不久,“黑幕说”泛滥网络;“快乐女声”跻身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首,骂声一片;“洪辰PK王艺洁——选秀史上最大冤案”的帖子位列百度贴吧头条……或许,观众因“爱”而生的“怒”正是主办方期待的节目效果。

  节目效果离间真挚情谊

  《快乐女声》7进6比赛的终极PK环节,当“灵魂歌者”王艺洁对阵“高音女王”洪辰,两种最美的声音要在厮杀中获得最后一线生机时,有人说,“选秀史上的最大冤案已经铸成”。不知无心还是有意,主持人何炅扔下的那句“我不是说谁该走,但是她们俩真的不该走”,听得人若有所思。

  与终极PK环节残酷情形相对的,是比赛过程中观众“揭发”的一个个“笑话”。比如被某微博评审犀利建议该退赛为其他选手伴舞的李斯丹妮居然PK赢了洪辰,直接导致评委伍洲彤愤而摔笔。又如“淡定姐”苏妙玲进入“快女”直选PK环节后,面如土色,几近崩溃,颠覆了字典里“淡定”的定义,获封“崩溃帝”,终是被“保护”着晋级。

  那一晚,现场乱作一团,“粉丝”互相掐架。事实上,对于王艺洁的离开,观众有多不舍,顶着争议晋级的李斯丹妮、苏妙玲等选手就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也许,对于她们来说,晋级比离开更不是滋味。王艺洁在告别“快女”舞台时也曾坦言:“离开反而更加快乐。”讽刺的是,那场比赛的主题恰是“babysister我们在”,歌唱的是姐妹之间的情谊。可惜,主办方期待的节目效果似乎在无情地离间着选手之间的感情,腐蚀着一切真挚的美好。

  一位“粉丝”坦言自己怀念一两个月之前竞争尚未白热化的《快乐女声》:“那个时候,没有人说杨洋做作,没有人‘撺掇’李斯丹妮参加《舞林大会》,刘忻还是个义气的大姐,洪辰还是个调皮的女娃……她们笑得轻松,会一起睡睡懒觉、对对歌词。”

  “美好”成吸引人心手段

  光线传媒首席男主播大左在微博上呼吁:“不要骂台面上的任何人了,她们不是问题所在。冷静,《快乐女声》只是一个节目、一个show。正所谓:爱看不看,不见不散!”网友Cassie也感叹:“选手们都成了工具,越是被骂,越是体现出主办方需要她们留下的价值。这早就不是唱歌比赛了,而是节目需求比赛,谁的人气高、话题多,谁就可以留下来。”

  “将娱乐至死发挥到极致,这是当今娱乐节目的通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石力月直言。她认为音乐和选手在《快乐女声》这样一档娱乐节目及其背后的产制链条上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值得深究。“对比一下早期的‘超女’和现在的‘快女’,你多少会发现,音乐性及选手的音乐素养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其实这和整个娱乐产业的生产消费模式是一致的。比如明星的身价并不与其才艺本身直接挂钩;现在对于明星的包装,越来越少强调才艺,而是凸显其乱七八糟的绯闻,以博出位。这些都是娱乐产业商品化程度加深的重要标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歌手、艺人等从事娱乐工作的人本身也被商品化了。普通观众被紧紧包裹在这样的商品化逻辑中,成为娱乐产业的重要一环。他们的边骂边看已经让追求商业利益的主办方和广告商完成了使命——获得可观的收视率。”

  “这是社会的极度商业化倾向在娱乐产业里的表现,是该反省了!”在石力月看来,《快乐女声》也许更希望自己成为一桩社会事件,而不仅仅是一档音乐或者才艺节目。只有无所不用其极地引起极高的关注度,才可能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当然,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说法过于极端,因为这类节目里面多少也包含一些梦想、才艺和励志的元素。但是别忘了,这些元素只是它们用以吸引人心的手段,如果没有这些看似美好的东西催泪,还会有这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来看吗?”

  本报记者  范昕

(责编: 葱尾)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