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参加过4代领导人检阅的国庆阅兵大典,整场阅兵式每个方阵的行进快慢,步伐统一全都掌握在他的指挥棒下,40年的军乐生涯和无数次重大场合军乐指挥让他成为中国心理素质最好的指挥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音乐总监于海今晚将指挥湖南交响乐团,为星城音乐爱好者带来柴可夫斯基最成功作品《第六交响乐》。为了保证演出质量,刚从韩国回来的于海已马不停蹄地和湖南交响乐团排练近一周,记者在紧张的排练室里采访到了这位指挥将军。
4次亲历大阅兵,成最能Hold住指挥
今年57岁的于海身材高大,腰板挺直,他出生在日照,后随父母迁居到潍坊高密,现为解放军军乐团团长。1970年,刚刚进入解放军军乐团的于海年仅15岁,作为当年联合军乐团最年轻的队员,面向毛主席站立的天安门城楼演奏单簧管。14年后,作为联合军乐团最年轻的分指挥,于海又一次站在了天安门广场,接受了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检阅。“小平你好”的横幅从他面前打过,当时他愣了一下:“怎么彩排时没见过这幅标语啊?”
50年国庆大阅兵时,时任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的于海成为了当年联合军乐团的总指挥。 2009年,他的银色指挥棒再次亮相60年国庆大阅兵。
“我一生的苦,都吃在阅兵上。”他坦言,阅兵容不得半点差错,每一次阅兵都是一次巨大的体力和精神的考验,提前半年的准备和为期3个月的强化训练中,有常人难以想像的辛苦。
同样也是由于经历了那么大的场合,于海笑称自己“也修炼出来了”,能够做到遇事不慌,在很多场合也更加冷静一些。他回忆到一次 “有惊无险”的经历:有一年演出,在正式表演前的一天接受上级审查,正在表演时,台上的大幕掉了下来,当时有铁棍砸下来,几乎和他擦肩而过。“当时我站在台上岿然不动,我就一直盯着,我要是当时一惊慌、一跑,六七百人的合唱队在那,整个演出全会乱了,会出大乱子的。”所幸的是,他和演员们在那次事故中无一人受伤。“要是一般人,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跑。这种心理素质要锻炼,国庆大典、党代会、人代会都是我指挥的开幕式,所以我才能比较淡定。”
军乐团是中国管乐大本营
“军乐团相当于中国管乐的大本营,代表了中国管乐的最高水平。我们集中了许多国内最优秀的管乐演奏家。”对于和军乐团的不解之缘,于海感慨地说。“军乐实际上是部队里的管乐。管乐一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我现在还担任全国管乐的主席,管乐是音乐大的分支。管乐的表现力非常强,也是发展迅猛的一种形式。”
严肃的军队纪律是否和音乐所需要的创意相矛盾?对此于海表示:“音乐需要对它的理解和悟性,还要非常投入和刻苦,在某些方面,军队刻苦的要求反而能够帮助它。”
“军乐团采取的是弹性管理,实际上进入军乐队之后,也是军训3个月,之后队员们就和其他乐队一样,排练完了有很多自主安排的时间。”他笑称,“是不用叠豆腐块被子的。”
最爱老柴的微言寓深意
“音乐没什么界限,不管是管乐还是管弦,管乐气势恢宏,弦乐相当细腻,相得益彰。”说起自己最喜爱的音乐家,于海毫不犹豫地说:“是老柴。”“内心中,我特别喜欢柴可夫斯基。我对他是以顶礼膜拜的心情。他太了不起了,那么简单的音符能描述出那么深的内心世界,他的音乐细腻得让人满足。不管是序曲、交响曲还是舞曲,芭蕾舞、歌剧,都非常好。”
在和湖南交响乐团排练柴可夫斯基的《第6交响曲》时,他异常激动:“这是老柴的绝笔,首演完第四天他就去世了。”
于海介绍,《第6交响曲》整个描写的是生活,第一乐章是希望,第二乐章是爱情,第三乐章是失望,第四乐章是绝望。“他的音乐非常纠结。前面部分十分亲切美好,甜甜的,可以想像到河边树下,母亲、家乡等等画面。但是后面部分,有时听着听着,都有想哭的感觉。”
说起自己最爱的这位作曲家,于海赞不绝口:“他的音乐值得一遍一遍咀嚼,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他的那些旋律,那么一个简单的二度,变化节奏,那么透彻,那么准确……”
(责编: 葱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