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指挥大师捷杰耶夫:指挥是作曲家的“奴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7日10:15  北京日报

  9月30日至10月2日,指挥大师捷杰耶夫将率俄罗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登陆国家大剧院,在三天时间内为乐迷带来柴科夫斯基的全套六部交响曲。这样的“柴科夫斯基盛宴”不但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国际上同样也十分难得。日前,远在英国的捷杰耶夫在繁忙的演出之余接受记者越洋电话采访,讲述了马林斯基剧院与“老柴”的不解之缘。

  说老柴音乐

  “不愿简单地把柴科夫斯基作品说成俄罗斯标志,像套娃和熊一样”

    问:一下子演奏六部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主题?

  答:这是我的创意,我的决定。说到柴科夫斯基,我对他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他的名字和我们马林斯基剧院紧密相连。柴科夫斯基经常、定期地到马林斯基剧院听音乐演出,在这一点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剧院和音乐团体能和马林斯基剧院相比。因此,对于柴科夫斯基,对于他的伟大作品,我们马林斯基剧院乐团感到了一种责任感。

  演奏柴科夫斯基的全部六部交响曲是一项严肃的工程。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尤其是第五、第六交响曲,简直是深不可测,美得让人震惊,那是灵魂的音乐。这些音乐不能随便演奏,敷衍了事。因此,我保证,您听到的将是一个从声音到内涵都极其丰富的乐团,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乐团。

    问:为什么您把在世界各地进行柴科夫斯基作品的巡演看得如此重要,并且把巡演带到中国?

  答:柴科夫斯基是伟大的作曲家,创作了一系列传世的歌剧和无可挑剔的芭蕾舞剧音乐。如果要我评价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我想说,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和力量。而我们马林斯基剧院,则是承载这些爱和力量的摇篮。

  我并不愿简单地把柴科夫斯基作品世俗地说成是俄罗斯的标志,像套娃和熊那样。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在全世界演奏,而芭蕾舞剧《天鹅湖》更是经常上演,可以说,《天鹅湖》的演出频率超过莫扎特的作品。所以,对我们来说,演奏与马林斯基剧院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伟大作曲家的作品,有着非凡意义。

  说民族性

  “不能容许在我们剧院,演奏威尔第和莫扎特比演奏穆索尔斯基更多”

    问:您认为,民族和文化环境对音乐家的塑造有何影响?比如,您能感觉到您生长的土地对您艺术生活的影响吗?

  答:是的,这种影响是存在的,并且在所有艺术形式中,文化环境对音乐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俄罗斯的乐团在演奏风格上和欧洲、亚洲的乐团有所不同。但应该指出的是,即便在俄罗斯这一个国家内,不同乐团之间的演奏风格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不能概括地说“俄罗斯乐团”,应该具体说出是哪一家乐团。

  我出生在莫斯科,但是在奥塞梯长大,是那片土地养育了我。那里有令人称奇的大自然:湍急的河流、高山峡谷……我热爱那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因此直到今天,它还能给予我力量,并且在我的工作风格上有所体现。

    问:作曲家对像您这样的指挥家的影响有多大?您可被认为是最好的最具特色的指挥家之一,能够驾驭所有音乐。

  答:应该承认,我某种程度上是作曲家的“奴隶”。对我来说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我所理解的音乐作品内涵和作曲家呈现的最初的音乐作品面貌之间做出平衡。

  我应该指出,如果不以穆索尔斯基、格林卡、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柴科夫斯基等俄罗斯作曲家为支柱,我们就没有自己的特色。像我们这样的剧院,应该有一整套培育民族音乐的体系。我不能容许,在我们剧院,演奏威尔第和莫扎特比演奏穆索尔斯基更多。

  说北京之行

  “我是国家大剧院的忠实粉丝,希望在北京结识新的年轻音乐家”

    问:此次在北京的演出适逢中国国庆节。您对此次访华有何期待?

  答:我很高兴再次回到中国,我上一次来中国还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我想,北京一定有很多变化。我想去看看中国的快速发展,看看这几年中国又取得了什么新成就。我希望看看那里的文化设施和教育设施。当然,能和中国同行见面也让我很期待。

  同时,我非常高兴将再次到国家大剧院演出。每当想起4年前我和马林斯基剧院一起见证了国家大剧院的揭幕,我仍能感到对这个地方的温暖情感。我是国家大剧院的忠实粉丝,我觉得我和这个地方紧密相连。很遗憾,这么久没去看看。不久前,我还和郎朗谈起这个问题,说起合作的可能性。

    问:您和中国音乐家有过合作吗?

  答:我认识很多杰出的中国音乐家,我和谭盾有过合作并且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我和天才的年轻钢琴家王羽佳同台演出过。我很愿意结识新同行,听他们的音乐,很希望在北京结识新的年轻音乐家,并且听到他们的新消息,比如说有新专辑问世。

  总的来说,我希望年轻的音乐家们更多地参加各种音乐比赛。今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俄罗斯最高级别的柴科夫斯基音乐比赛上,没有看到更多的中国音乐家,这让我很难过。要知道,竞赛是机会,能让更多的人发现你,听到你的演奏。竞赛能够使参赛者、尤其是优胜者得到在世界各地一流场所进行演出的机会。本报记者 李红艳

(责编: sisi)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