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微博)记者 徐松兰
“请别用‘大师’称呼他。”资深音乐人华羽斩钉截铁地对记者说。
作为世界顶级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的乐迷,华羽早在9年前就曾在北京听过帕尔曼音乐会,听说帕尔曼将于10月18日在深圳音乐厅举行音乐会的消息后,她的第一反应还是“绝对不能错过”。但是当记者就大师来深这事采访她时,她的说法却让记者大跌眼镜。“在国内音乐圈内,我们都避免使用‘大师’这个词,因为这种称呼已经泛滥了。从事音乐的人可以分为‘匠’和‘家’,帕尔曼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音乐家”。
他的气场让观众震撼
2002年,十次获得过格莱美奖的帕尔曼曾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巡演,所到之处,无不刮起一股古典音乐旋风。自幼学习小提琴、多年从事音乐工作的华羽第一次在现场听到了帕尔曼极赋感染力的演奏。
“他的气场让观众震撼。”回想起9年前的那一幕,华羽记忆犹新。“很多时候,当一位演奏者从台口走上舞台时,作为专业人士我并不会一下被吸引。不管他多有名,我都会心存质疑,心想听听看吧,听过才知道。哪怕像如今最当红的年轻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不过,9年前帕尔曼的出场,却让华羽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他坐在轮椅上,面带笑容地来到舞台中央,全场观众鸦雀无声,他浑身散发出来的强大气场只是在出场瞬间就一下征服了所有观众。”
“分开你的才能和缺陷,它们之间毫无关联。”这是帕尔曼最喜欢的一句话。众所周知,帕尔曼在4岁时,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在得病前,他已开始学习小提琴演奏,患病后也从未放弃。究竟是谁带他走进了这样一个神奇的音乐世界?大师的回答风趣而简单:“以色列的收音机。我3岁时,父母总开着收音机,我常听音乐,听了小提琴演奏后就说:我想做这行。”由于长年生活在轮椅上,他的成长道路自然更加艰辛。
在华羽看来,帕尔曼的“气场”与他艰辛的成长经历有关,与他高超的琴技有关,与他同世界所有最著名的交响乐团合作过的丰富阅历有关,更与帕尔曼对音乐的热爱有关。对帕尔曼来说小提琴不仅是件乐器,更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是他残缺躯体的最好慰藉。
他用音乐直指人心
资深音乐评论家辜晓进很多年前就开始迷帕尔曼,“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他的技术精湛,他的演奏激情洋溢,他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的表现无与伦比。”一提到帕尔曼,一连串的溢美之词从这位收藏了很多张帕尔曼音乐碟的音乐评论家口中说出,在他看来,“帕尔曼来深圳开音乐会绝对是件大事。”记者从本次演出主办方了解到,已经66岁的帕尔曼并不经常到亚洲演出,因此对于深圳乐迷来说,此次中国巡演将有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近距离聆听大师的机会。
“他的演奏声音饱满、充满感染力和变化,那是一种带着热度的声音。”辜晓进介绍说,在国际音乐界,帕尔曼的演奏受到了广泛推崇,但是也有少量批评,认为他的演奏过于煽情,甚至有点做作。“我认为那是不客观的。音乐本身就是需要艺术家来表现的,当一位音乐家演奏一个作品时,出现差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的冷漠。”辜晓进认为,当今乐坛有很多技巧娴熟的演奏家,技巧很强表现却很冷,那绝对不是好音乐。“你听那首由帕尔曼演奏并且获奥斯卡奖的《辛德勒的名单》,即使闭上眼睛,你也能从他的琴音中感受到他的深沉情感,并且会被那种感同身受的情感深深打动。”
“在北京的那场演出,很多观众都是专业的,不是来自音乐学院,就是来自艺术院团。但是那场演出散场后很奇怪的就是,我们在最初的几分钟里每个人都是沉默的,这在平时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大家总会评论一下、交流一下感受。”华羽说,这种沉默一方面是仍然沉浸于帕尔曼的音乐中,另一方面是他的音乐触动了我们的内心,“这就是帕尔曼的魅力,他用音乐直指每个人的内心,他把他对人生的感悟通过手中的那把小提琴传达给了观众。”而华羽的一位朋友只是简短地说了一句:“这场音乐会把什么都解决了”。
他的美好与艰难并存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几乎是每一位音乐家或者乐团的必演曲目之一。“不同的演奏者会有不同的表现,我最喜欢帕尔曼演奏的第二乐章,优美、深沉,令人着迷,他几乎完全符合了我对音乐的所有想像以及期待,听后一定会产生共鸣。”辜晓进认为尽管帕尔曼拥有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面对那些炫技性的段落完全驾轻就熟,但他对乐曲合乎逻辑的处理,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才是他演奏成功的基石。
华羽对记者说,当一个小提琴独奏家与交响乐团合作时,为什么要站着拉?因为只有站着的时候,才有可能将腿作为支点将身体的所有力量传达至双手,只有足够大的力度才能让一把小提琴的声音不被整个乐团的声音淹没。“所以我们是很难想像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要经过怎样的苦练才能用小提琴表达出强烈的情感。”
一位曾在上海听过帕尔曼音乐会的乐迷这样表述他的感受:演出结束,眼前是满场观众毫无保留地拼命鼓掌和高声叫好的景象,而帕尔曼却一改刚才拉琴时的优美姿态,拄着双拐很慢地从轮椅上站起来,很慢地谢幕,进后台,又很慢地出来,再谢……眼前的景象和刚刚耳朵听到的音乐是那么的不一样,而这却是同一个人——一个如此美好艺术的创造者,又是如此艰难的人生的承受者。
(责编: 山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