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这首歌熟悉的旋律陪伴着50后到80后的人们成长,可是这首歌的作曲家您知道吗?昨日,在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成立60周年之际,记者有幸采访到了曾经在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的傅庚辰老师。
每首曲子背后都有许多故事
满头银发,目光炯炯有神,虽年近八旬,但依然具有军人的风采,这是看到傅老师时的第一印象。谈起自己的作曲人生,傅老师开玩笑地说道,“我刚开始接触音乐时,连五线谱都不认识,而且我最早学的是小提琴,我也喜欢小提琴,在最初学小提琴一年之后我就做了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但是因为手臂发炎,在53年的时候实在是拉不了了,才转行做了作曲”。
当谈到傅老师所创作的作品时,许多的故事就一下子涌到了脑海里,傅老师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当时写雷锋那首曲子的时候,我最开始是创作了一首叫《高岩之松》的曲子,为了表达雷锋像高岩上的松树一样不怕风雪的情感”说到这里傅老师还特意唱了两句,“之后我带着曲子到雷锋班去参观,当我看到雷锋所留下的破衣服,捡的破螺丝钉的时候,我就对原来的歌曲动摇了,我觉得雷锋是平凡中的英雄,他不同于董存瑞这样的战斗英雄,于是我冥思苦想了一周终于创作出了现在的《雷锋我们的战友》这首歌”。说到这里傅老师又唱了起来,语调中还包含着当时创作出歌曲时激动的心情。
好作品要抓住时代的气质
在采访过程中,傅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人民”这个词,也许是作为一位老将军的革命气节,傅老师始终认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作曲家的宗旨,我们所创作出来的曲子必须和时代和人民联系在一起,做到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
对于如何创作出好的作曲,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好的作品都是来源于对生活的体会,就像我所创作的曲子,过程都很辛苦,为创作《地道战》我钻过地道,为创作《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亲自到雷锋班体验2个月,就是这些生活的体验才让我能够深刻体会到当时的情感,才能创作出符合生活的曲子,因为只有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
在采访中,傅老师不时地谈到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冼星海,表达了对于两位中国老一辈作曲家的崇敬之情,“为什么聂耳,冼星海具有这样高的地位和影响呢?他们的作品具有这样强的生命力呢?就因为他们将自己的创作与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亲自去体验当时中国工人,军人的生活,才能成为我国革命歌曲的奠基人”。
中国交响乐33年来没有好作品
谈到现代作曲界的现状,傅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音乐界确实是出现了不少弯路,虽然创作不少,但是能让人们记住的却不多,尤其是中国的交响乐最近33年来一直都没有好的作品出现,有哪一部器乐作品是大家喜欢的,获得大家公认的呢?在建国50周年的大庆的时候,我们就没有挑出来,最后现在一说道交响乐人们想到的都还是《梁祝》,《黄河》,《红旗颂》”。
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傅老师斩钉截铁地说道,“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作曲家们的创作思路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现在有很多作曲家片面地强调作曲的现代技法,一味地追求技法的高超,不要旋律,不要调性,而忘记了我们做出来的曲子是让人民去听的,忘记了联系中国时代的特点,这样的曲子人们是不爱听,更不会传唱,当然也就没有好作品了”。
中国作曲要抓住主旋律百花齐放
对于中国作曲界的发展,傅老师表示只要我们能够抓住主旋律的话,还是应该允许百花齐放的。对于像龚琳娜的《忐忑》这样的曲子的出现,傅老师表示,“那首歌我听过,她那首歌里有一点的技巧,这些技巧可以赢得一些听众,因为大家觉得很新鲜,很不容易”,说到这里,傅老师还亲自哼了几句,“但是那并不是主流的东西,那样的作品也应该允许人家存在的,因为我们要百花齐放嘛!并不是说一定要什么样的曲调的东西才可以,只要它的形象很生动,大家都喜欢那也是可以的啊”,说到这里傅老师又补充道,“如果要说主旋律的话,那还应该是为人民的,革命化,民主化,大众化的,这样才是我们作曲的主旋律。 记者 李娜
链接傅庚辰其人
傅庚辰,1935年11月出生,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著名作曲家。现为少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国家一级作曲,世界歌曲节评委。代表作品《闪闪的红星》,《地道战》,《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雷锋我们的战友》等。 12岁参军离开家乡,1948年他被分配在音乐系第三班学习小提琴。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等职务。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自卫还击作战。
(责编: sis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