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琴不仅占据了欧美市场80%的份额,而且是西洋乐器制作中,唯一水准可与国际一流接轨的。”10月13日,第10届上海国际乐器展的珍琴拍卖会上,世界著名提琴制作家曹树堃制作的小提琴(仿威尔顿勋章1742)拍出了13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近日,这位从上世纪80年代起曾多次获国际大奖的华人制琴大师又因向金钟奖赠送力作,在业内掀起波澜。上个月,他同样把一把价值6位数的仿克莱斯勒·瓜奈利小提琴赠予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从广东走向世界的他告诉记者,拿奖并不等于一切,演奏家的认可和喜爱才能给予他最大的满足感。
敢与意大利古董名琴竞音色
12月13日至16日,广东省首次提琴制作竞赛将在广州举行。据省乐器协会常务副会张李爱群介绍,其间,名琴展、大师课、高端对话等系列活动将密集举行,而16日晚在星海音乐厅压轴登场的“名家名琴音乐会”尤受关注,届时,两位世界级小提琴家——艾玛·奥利维拉和黄滨将同台献艺,4把总价值过千万元的名琴——1681年拿破仑斯氏琴、1729年史特顿瓜氏琴和两把曹氏仿古琴也将同台亮相。
记者面前的曹树堃着装朴实,有着广东人骨子里的低调和务实,但说起制琴,他的眼里又闪着光芒和自信。“1681年的拿破仑斯氏琴是我私人珍藏的,曾为拿破仑所拥有,这次在音乐会上供黄滨使用,市价超过300万元,而1729年的史特顿瓜氏琴则是奥利维拉所拥有,市价超过600万元,我自己都很期待现场听到这把琴的声音。”
作品助选手夺上届金钟金奖
与两把百万名琴同台的将是奥利维拉和黄滨所拥有的曹树堃作品。曹树堃告诉记者,黄滨从2004年开始就一直使用他制的琴,而与奥利维拉结缘则是2009年。“我参加世界中提琴大会的展览,他和太太到现场,我临时让人拿来了一把琴,他拉了之后,连续说了很多次‘爱死了’,并当即表示要买下来,这种被演奏家认可所带来的满足感,是得奖远不能比的。”曹树堃透露,国际一流演奏家大多还是倾向于使用古董名琴,奥利维拉是少数支持新琴的演奏家之一。“中国的演奏家们也不会轻易认可、使用新琴。2005年首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时,盛中国就曾对我赠的琴有过怀疑。直到他真实地拿在手上,才一拉倾心,和俞丽拿都要求买我的琴。”曹树堃说,自己特别自豪的是上届金钟奖小提琴比赛中,获第一名的选手使用的是自己为盛中国制作的提琴,获第4名的使用的是自己为俞丽拿制作的提琴,这使他有了向金钟奖赠琴的念头。
“敲背”悟出名琴声音原理
曹树堃1977年毕业于广州二轻中专高级提琴制作班,1985年留学美国,帕尔曼曾盛赞他是自己见过世界上最优秀的制琴师之一。
怎样才能成为国际一流的制琴师?已有36多年制琴经验的他笑着说,制琴其实是一门“综合课”,音乐、美术、设计、历史都得懂。“这些年,我也维修琴,于是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名琴。说实话,我是通过对几十把名琴‘敲背’,才悟出意大利古董名琴的声音原理。” 曹树堃说,见多识广对制琴师十分重要,而在他的左下颚处,记者也看到了拉琴磨出的“茧子”。“会拉琴的人制琴会有优势,”曹树堃充满自信地说:“十七八世纪,意大利创造了一个声音奇迹,提琴的发声原理是极微妙的,而今天的中国广州,是可以继续书写这个声音奇迹的。”他说,制琴师的必修课包括选材认知、手工、油漆配料、装配等,而和国际一流制琴师比,中国制琴师的一个通病是有工没艺。“中国人心灵手巧,有很多能工巧匠,但制琴的艺术性却往往被忽略。除了工和艺,音色方面,中国和欧洲类似,偏好比较亮的声音,而美国人更喜欢深沉的琴音,有人说琴分‘雌雄’,就是从声音特点去分的。”
答疑解惑:
古董琴不一定比新琴好
广州日报(微博):琴的木料应该特别讲究,广州的气候会不会有点吃亏?
曹树堃:会有点,但一干一潮的过程也会让木料充分的呼吸。制琴的木料是放置越久越好的。
广州日报:古董琴是否一定比新琴好?
曹树堃:老琴真的不一定比新琴好。首先,近20年的国际提琴制作已经到了一个高峰,意大利名琴的制作技术已经被我们利用先进科技里外摸了个透,而上世纪由于很多工艺已经失传,资讯又不发达,那时制作的仿古琴不一定比今天的好。其次,古董琴的保存和使用是非常讲究的,方法不当,好琴也会折损。
广州日报:哪个环节最难、最考究?
曹树堃:都难,也都要考究。但不论厚薄,还是弧度等问题,如果对意大利小提琴的声学构造有了充分了解,都可以迎刃而解。意大利当年那些大师制琴都是有原则的,只是后来失传了,但仍然是可以去悟的。一把琴,说到底,还是最后出来的声音最重要,如果悟到了声音原理,做出的每把琴都是好的;否则,就算拿了金奖,也不过是碰巧。
广州日报:如何评判一位制琴师的水准?
曹树堃:当然是比赛,但拿奖不等于一切,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看有多少演奏家在使用。撰文:本报记者 苏蕾
(责编: Graceto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