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汪峰李皖隔空对话:当音乐人遇见乐评人(2)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7日10:23  南方都市报微博
《生无所求》专辑封面 《生无所求》专辑封面

  关键词·雅俗共赏

  李皖

  雅俗共赏是可以做到的,但他距离这个还有点远!

  汪峰做的是大众摇滚乐,其实就是大众艺术中的一种,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雅俗共赏。最好的大众艺术是低可以低看,高可以高看,贩夫走卒可以听到他们的心声,同时更高水平的艺术家也可以得到很高的东西。其实(大众艺术)是个很艰难的东西,不那么容易。

  但雅俗共赏是能做到的,因为有些人有雅俗共赏的可能性———他在这个位置上是可能的,有些还可能远远没到这个位置,汪峰已经达到这个位置。这个位置是可以具有力量,同时又具有一定大众性。实际上是可以做得到的,但他距离这个还有点远。

  汪峰

  只要我不傻、够努力,做到雅俗共赏只是时间问题!

  我一直认为自己做的就是主流摇滚乐,主流摇滚乐太难的原因就是这个雅俗共赏,我时时刻刻能感受到这个难。其实我觉得我创作时在流行度上考虑得很少,是因为我的初衷已经包含这点了,就是歌曲的旋律的可听性必须过我自己这一关,那我觉得这问题就已经不用再想了。

  但是我同意李皖说的,我一直想在雅俗共赏这个方面努力,我认为一定可以做到的。因为有人做到了,我觉得只要我不傻、够努力,而且我的领悟力也还行的话,就只是个时间问题。譬如像披头士,我们在不懂英语的时候听,觉得太有共性了,当你看懂歌词以后,就觉得更有共性,但你又会发现他的作品非常个人。最关键的就是这里,个性和共性的兼备。实际上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而且这样的作品,一定是既有巨大的商业性,又有不可超越的艺术高度。

  所以对于我来讲,我两方面都还要努力,但重心的方向绝对不会是商业性,总觉得好像目的只要一放到那里,你就什么都没了,就特别傻。我只需要真正地看清自己的弱点,学会站在一个更客观、更好的角度,也许就像李皖说的以更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这个境界相信是可以达到的。

  反差

  听汪峰的歌,你会发现一些词语是经常会被用到的,譬如孤独、迷茫,哭泣、没有方向、理想的坍塌等等,这些词语呈现出的状态,都是比较悲观、无助,甚至软弱的人格。但汪峰本身的真实个性,又是个很自信、硬朗的人,从他对音乐的控制力、把握力,就特别能感觉到他的自信。所以他的个人形象和作品表现出来的状态,会让听众产生一种强烈的反差。

  关键词·自信

  李皖

  汪峰有一种超出常人的清醒,很多艺术家不具备这种清醒!

  能肯定地说,汪峰是非常自信的。应该是一种超出一般人的清醒,很多音乐人、艺术家没有他这种清醒。从他一开始做这类经典的乐队型摇滚乐,实际上就是一种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摇滚乐,更注重他的影响力,跟商业化有一定区分的音乐。这个方向他是非常清楚的,一直没犹豫过。

  其实这些年来外界对汪峰有很多争议。我们可以想象,他这个人在面对舆论时,承受了很大压力,甚至有时候是完全负面的口水和唾沫、谩骂,尤其是像“商业化、投降派、媚俗、完全失去摇滚乐的人格”这类评价,这种攻击是很厉害的,很容易把人打垮。当面对这些残酷的声音时,很多艺术家会难以完全控制自己,多少会受到影响,但汪峰似乎从来没有过任何犹豫,一直挺清楚他自己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这可以看出他自信的品格。

  所有最自信的人,他心中都必定会有最恐惧的一面!

  汪峰

  我之所以表现得对很多事情自信,是因为我对做每件事都有足够的认真度。这种认真度会让每一个人都有自信,但不管是认真度还是自信,都是源于你对许多事情的不可确定性,就是因为不确定,才会以认真的态度去探究。我不是那种缺乏安全感的人,我觉得自信与否和有没有安全感是两种状态。

  其实人的性格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在我看来,所有我知道的最自信的人,他心中都必定会有最恐惧的一面,而且自信这一面越大,恐惧的一面也会越强,两面都少的时候,人的性格就会显得比较平庸。所以我常常会有一种感觉,当我去思考一个事情,越是觉得自己想得透切,越是觉得自己能够掌控时,就会发现这个事情背后还有更多我未知的东西。从表象看,这种状况是挺矛盾的,但我觉得特别顺理成章。

  关键词·迷茫

  李皖

  我相信,他的歌里表达的迷茫无助,是他自己的真实状态!

  汪峰的歌,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描述迷茫、无助、没有方向的悲观状态,譬如《生无所求》也是,26首歌当中用得最多的就是这几个词汇,其实这就是一种矛盾的人生状态。好像什么东西都是好的,但自己的感觉却很糟;似乎我身处于一种幸福当中,但这种幸福我没有很深的感受,相反是一种痛苦。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今天的汪峰无论在精神还是物质上都挺富足了,不应该还有这种迷茫、无助的状态,他或许是在套用别人的生活,描写其他人的状态。但我相信不是,他的歌里表达的还是他自己的真实状态,而且这种真实状态也是这张作品还算不错的一个重要因素。确实,汪峰的个人形象一直是比较酷的,看起来比较好的那种状态,像一种名牌生活。但其实这反而未必真实。不光是汪峰,每个成功人士在现实中都没有大众想象当中那么好。我们可以去观察社会上每一个成功人士,我们对这些人带有的仰望性的憧憬,反而会有虚幻的一面。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也的确像汪峰写的那样,自由自在但又没有方向,拥有幸福感,但又感到巨大的缺憾,所以汪峰总是在说,我在等待、理想的破灭、幸福的坍塌、尊严的碎裂等等,其实这些悲观无助的情绪,在他内心里,在这个时代的很多人内心里面都是真实存在的。

  汪峰

  无论我的作品有多大影响力,有些事情我还是无力改变!

  我所谈到的这些迷茫,其实特别好理解,譬如去思考我个人的能力———即使我现在已创作了这么多歌曲,并且很多作品的影响力已是巨大了,但我会发现,那些我认为绝不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依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那时我就会觉得自己是多么渺小,再有一百个崔健、一百个汪峰,那些事情依然会发生,而且那些事情是违背人性的。

  这不是我在替别人觉得迷茫,而是我就是这个人,我的构造,我的喜怒哀乐,和所有人一样。我认为这就是悲哀,这就是我的悲哀,我其实最终不会去想这是老百姓的悲哀,因为我就是老百姓,我认为没有区别。所以这种迷茫是真正的迷茫,因为你常常会想,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一点改善,最后你发现,你什么都做不了。另外,我觉得自己无助、渺小的原因,还有公众人物这个层面。这个渺小是真正意义上的渺小,你会因为别人几句话就被轻易打碎了。请问你现在还有可能一个星期出去四五次,和你最最普通的朋友在普通小饭馆喝酒么?不可能!你有可能在北京街头跟别人溜达抽烟,然后把啤酒拿到路边喝吗?不可能!你有可能到西单去买衣服,然后看着一个喜欢的女孩就去泡人家吗?更加不可能!

  我就是想这么做,别人也会觉得这家伙肯定疯了,无论是喜欢你还是不喜欢你的人,都会持反对意见。当这些事情都不可能的时候,对一个人来说,是不是很可悲很渺小?就是这样。这才是我所指的真正的迷茫。

  关键词·哭泣

  李皖

  还拥有能够哭泣的丰富情感,是汪峰的可贵,也是他的局限!

  除了刚提的没有方向、迷茫、痛苦这类词汇外,还有一个在汪峰歌里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哭泣。如果把这个词跟汪峰的形象联系起来,你会觉得更有意思。一方面他的外形是一个很硬朗、很坚强姿态的男人,另一方面他又不断在表达哭泣,总是一副软弱忧伤的模样,我觉得这个反差会更强烈些。

  但要深入去理解,这反差并不让人觉得怪异。哭泣是什么?简单说,就是你被现实中某些事物场景触动了,一下子就让你感伤起来。我觉得汪峰就是这样一个人,很容易被一些事物触动,很容易产生这种虚无的感伤,我相信这也是他的真情流露,不是装的。

  所以,这其实也是汪峰的可贵一面,因为在现今这时代、这社会,情感麻木的人太多了。当人长到了一定的年龄,见的世面多了,经历多了后,就不再会那么容易被一些事情所触动。但汪峰今年已经四十多,这种状态下,他碰到一些事情还能有哭泣的感觉,这就是他的可贵。他其实是在印证自己还有丰富感情的过程。

  但从另一方面去思考,哭泣在我们现今这时代当中,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救赎的象征,一个人还能够哭泣,还有那么丰富的情感,往往是对他自身的状态感到满意、满足。

  但仅仅停留在这一点是不够的,达不到汪峰真正想追求的东西。现实中的很多不公平不公正、动荡的事情,会让你泪水长流。你若满足于这点,事实上也达不到真正的自我救赎,还必须去挖掘让你哭泣的根源,更深入的思考。

  还有个问题,他作品中整体表达出来的,我觉得这也是很有时代性的:他回到最个人的赞美。我觉得个人赞美跟哭泣有关,是对个人牵挂的、放不下的东西的一种肯定,因为这是个变化很大的时代,很多东西都有留不住的感觉。这个时候我觉得他特别强调把赞美、肯定恢复到个人的情怀中去。

  汪峰

  重点不是我写了哭泣,是这个词的背后我在说什么!

  事实上在写这些歌词时,我基本不会去想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汇,或它怎么又是一次重复。我更注重的还是考虑整首歌的创作手法和角度,有些东西一定是这样的。当你的情绪在里面,就会觉得它一定是要写成这样。

  我觉得,我们要讨论的重点,并不在于用了“哭泣”这个词,应该是所有关于“哭泣”的描写的背后,究竟要说些什么。还有哭泣、迷茫、郁闷、分裂的情绪,这一切在创作上,只为了最终的一个目的,就是你到底要说什么。但要把背后的含义写得更到位,就必须用一种让人看完后能产生巨大冲击力的方式去表达。而这些词汇,这些情绪的渲染,更多是一种表达方式。所以在我的大部分创作中,决定一首歌到底要以什么角度去写,常常会比实际写这首歌的时间更长,因为用什么角度去写,基本上就决定了你这首歌的命运。

  还有一点很重要,我歌词里经常谈到的这些(迷茫、哭泣)状态,不是我希望谈的,我认为它就是我们生命中的常态。我绝对相信,自己到了六十岁依然还会这样写。真正可怕的是,你这样写了并且发现你只有这个。我觉得在我心中最理想的,是你依然在描写这个状态,但你每一次都有新的东西出来。

  赞赏

  关于对汪峰的肯定和赞赏,外界已经有太多太多,譬如在现今这乐坛,在主流摇滚的领域,在完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汪峰依然能保持高度的进取态度,这足以获得外界充分的认可。所以,在这次跟李皖的交谈中,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去讨论汪峰优秀的一面。

  但在新专辑中,一些汪峰明显做出的进步,李皖认为还是必须要说的,譬如他在演唱方面的探索,新作中就有很好的表现。但最值得肯定的还是他的创作持久性。汪峰在他的书里也有提到,“如果说我从音乐学院毕业的背景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将来再过了十年、二十年后,再比比谁的创作力旺盛、谁能一直写出好的作品,那就是我。”

  关键词·嗓音

  李皖

  他的演唱天赋得天独厚,新作尝试了纤细的唱法,效果不错!

  其实汪峰有些方面是很好的,我们聊他的毛病居多,但必须承认的是他的天赋很高,他有些天赋甚至是得天独厚,别人没有的。譬如他的演唱天赋,他的爆发力、演唱的感染力,确实是老天赐给他一方面长处。然后还有他旋律的感觉也非常好,甚至可以说,他旋律的优势弥补了思想上的不足,让他的作品变得更有意思。

  他这张作品有一些新的尝试,也很是不错。譬如有些歌是极为温柔的,他尝试了这种温和、细柔的唱法,他以前比较少,以前他没到这个程度,我觉得这是他的一种探索。他除了能唱大嗓,很有力量的那种铺垫之外,还能唱得更柔和一些。也因此,跟上一张《信仰在风中飘扬》相比,这张给人的感觉会更纤细,用很小的嗓子,用民谣的作曲思路,民谣的伴奏去做,在音乐的尝试方面,看得出汪峰也花了一些心思。  

  跟上张相比,差别最大的就是演唱,我自己也感觉进步多了些!

  汪峰

  证,再苛刻一点。而且有些时候另外一些东西可能会提醒你,也许在这个东西里你做一些调整会更好。也就是说首先不会推翻自己的直觉和感觉,但要靠理性去修正。

  其实从上一张《信仰在风中飘扬》到这张,比较大的差别就是在演唱方面,我自己也感觉进步要比过去多一些。譬如《存在》这首歌,我完全可以唱成呐喊式的,但我认为《存在》应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到某些音的时候,过去的话原本应该要呐喊了,却又触及一点以后就停了下来。基本上用的不是特别沙哑的嗓子,但我觉得它给人的冲击感不会减少,不一定非得是那种呐喊才会有力量。应该像你说的,我们要多尝试。

  其实一首歌要用什么方式去唱,我首先还是凭直觉,譬如我今天要唱这首歌,第一遍进棚录音的时候,我会什么都不思考,用直觉唱一遍。你会发现,这首歌这么唱是最无意识和自然的。然后我开始做第二步,我需要做一些尝试,于是我唱一个《春天里》式的,再唱一个《飞得更高》式的,然后才去思考,我最终要选择的是那种感觉。

  我做事是这样的,在我凭直觉唱第一遍的时候,其实已经找到我认为对的方式了,但我还是会花一点时间去绕一个弯。倘若需要绕一个很大的弯,那我绝对不会去做,因为我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的了。我只是想通过我自己的论

  关键词·高产

  李皖

  两年多完成26首有质量的歌,这无论怎么赞美都不过分!

  谈到推出的这套双张26首歌全创作的专辑,我觉得是特别值得赞赏。我对汪峰这张作品总体上还是肯定的,一个人能够保持这种生命状态去感受身边的事物,去感受他自己这种状态,可见他一直对周遭的事物保持着非常敏感的态度,这个很难得。

  其实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出,汪峰并不是很缺话。他有很多话想说,然后他也经常有灵感,创作状态也不断有一些新的触动自己的东西,能够形成一首歌的动机,甚至最后形成一首歌,这些都是很值得肯定的部分。

  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不是硬做出来的。虽然我对它的质量和高度有不满意的地方,但它证明汪峰基本上是处于一个创作力比较旺盛的高产状态。其实距离上一张专辑也就两年左右吧,两年多做26首歌,而且每首歌都有一定的质量,没有哪首歌是特别差的,这个状态就非常好。

  像他这样一个艺人,慢慢地变大众化,然后有很多演出、商业活动,但还能保持这个状态,就是在证明自己还活着、还在思考、还在感受。这方面无论怎么赞美都不过分。

  汪峰

  当每个领域都尝试过后,你的强大性别人就真的不可剥夺了!

  其实我就是觉得想出一个双张。我最终能选出来的歌,不能少于现在收录的这个量,我已经减了四五首了。实际上都可以构成三张专辑。

  这是我做音乐的方式。我一直都在说,我做每一张专辑时,要到达的那个地方一定是我之前未曾去过的,这就是我做专辑的意义。我是那种把我的长项会先藏起来,然后去突破那些我没能做到的,但我认为我现在可以去做的事情。虽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但我还是会去试。

  我不是没考虑过这么做的风险。也知道选择这种方式,可能无法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弊病,但当我意识到自己这次可能要做一个双张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最终决定还是要做。因为我还没有做过双专辑,在中国(内地)的唱片史,严格意义上也还没有这么正规的。我觉得这些歌曲的集合,它本身会是一个概念。

  实话说,我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但它的意义就在这里。之后知道了,那我会再出一张再往前一点。当我每个领域都尝试过了,并且做得比较称职时,我的能量就很强了。譬如你到达了20个领域后,你的强大性就真的是别人不可剥夺的了。

  采写:南都记者 黄锐海

  实习生 邱曼思 李习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