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记者走进上海歌剧院院长魏松的办公室,来不及说话,只听到他在接听一个个电话时,反复说道:“实在抱歉,票真的全部卖完了。”“下一次吧,一定先让你挑最好的票。”本月30日,“魏松和他的朋友们·中外名歌音乐会”将在上海大剧院(微博)举行,门票上个星期刚开售就被售空。面对记者,他两手一摊说:“音乐会还要录像,连机位票也卖掉了。怎么办?我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早就开始酝酿
这台音乐会,魏松很早就开始酝酿了,但因为忙耽搁到现在。说起筹划音乐会的原因,他实事求是地说:“并非因为帕瓦罗蒂以前每年举办‘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们’音乐会,所以我魏松要依样画葫芦,我还没到他那个份上。”魏松说,这些年经常在全国各地演出,观众都很欢迎他这个来自上海的歌唱家,这也引起了他的思考:“其实,上海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歌唱家。但是,大家在外地或者国外的舞台上十分活跃,在本地却像一盘散沙。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大原因是‘单打独斗’造成的。”
正如魏松所分析,上海歌唱家里,且不说年年央视春晚(微博)不能少的廖昌永,魏松参加的“中国三大男高音”组合,已成为北京的形象名片,杨小勇是被全国各地剧组频频伸来“橄榄枝”的“第一戏剧男中音”,迟立明、张峰、周进华(微博)等人,也经常应邀在国外主演歌剧。这种状况,颇似“墙内开花墙外香”。
“折腾”才成气候
“在外面‘单打独斗’完了,回到上海以后,回复平静该干啥就干啥,是演员的老老实实回剧院参加排练,当老师的还得回课堂教书,这样的状态,让大家安于现状,无法让上海的歌唱界掀起波澜。”魏松觉得,舞台要繁荣活跃,艺术家就要会折腾,而且是抱起团来折腾,才能形成气候。大家只局限于“单打独斗”,声乐界的艺术气氛就会沉闷。但是,要把大家凝聚起来,必须有人挑这个头。去年,当上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的廖昌永,把上音美声教研组全体教授拉到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上演出,那台音乐会成了艺术节的一个亮点。
这次,当上歌剧院院长的魏松振臂一呼,12位男女歌唱家纷纷要求参与,“魏松和他的朋友们”音乐会既有了规模,又马上产生了社会效应。他不无兴奋地说:“除了少数回报给赞助商的门票之外,绝大多数门票的价位在280元至50元之内,你看,几天之内,一票难求。”
这次感悟很多
平常大大咧咧的魏松,遇事总爱动脑筋。从这几天筹备音乐会的忙碌中,他觉得自己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你看,参加这台音乐会的上海歌唱家们,没有一个提报酬、排次序,说明大家从心底里都愿意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墙内开花里外香’的局面;还有,观众都是自费买票,我问了几个购票市民,他们都认为票价低,买得起,而且有这么多上海的优秀歌唱家,可以大饱耳福。这也说明,观众是愿意进剧场的,也喜欢本土歌唱家,我们艺术工作者千万不要靠大制作、大场面、大成本,把票价定得很高,把观众挡在外面。”按照魏松的思路,这台音乐会仅仅是提升上海歌唱家凝聚力、打造上海声乐品牌的第一步。他还有很多振兴上海声乐界的创意准备陆续实施。用他的话说:“一定要好好折腾一番。不折腾,怎么活跃?”
资深记者 杨建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