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交团长陈光宪:户外音乐会体现城市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7日09:52  东方早报

  2010年7月,上海交响乐团就曾受邀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在纽约中央公园音乐会演奏,成为首个在世界主流户外音乐会演奏的中国乐团。当时的经历让现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陈光宪至今印象深刻。

  就推进户外音乐会的优势、未来的发展方向、政府部门的支持等问题,早报记者专访了陈光宪。

  经验一

  户外音乐会是欧美城市文化发达的标志

  在国外,户外音乐会是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05年起每个夏季, 纽约中央公园都要举行免费的户外音乐会,一百多年来从未间断。

  东方早报(微博):美国的纽约中央公园音乐会很有名,作为亲身经历者,可以跟我们描述下当时的情境么?

  陈光宪:那真是非常好的一次经验。演出是免费的,中央公园的草坪非常大,当时刚下过雨,但音乐会开始前一下就聚集来了很多人,十几万人,基本上都是一家人、几家人一起来的,带着床单、野餐布铺在草地上,边吃着野餐边听音乐,氛围好极了。但他们又很懂音乐、很尊重音乐,不是纯拿音乐当背景,乐手得到了尊重,掌声、叫好声都很热烈。散场特别快,一下子那么多人都走得干干净净的,草地也特别干净,野餐什么的痕迹都看不出来。一个城市的文化有多发达,市民素质有多高,那样的一场音乐会就能看得出来。

  东方早报:从之前“辰山草地音乐会”的经验看,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呢?

  陈光宪:差距肯定是有的,但是这样大规模的草地交响音乐会也还是第一次尝试,4000张票相比于音乐厅是多了,但是相比于那十几万人还是凤毛麟角。但“辰山”这次整个的宣传、流程设置、人员安排都做得非常好。当然纽约中央公园(纽约爱乐乐团自1965年起创办一年一度的“夏日公园交响音乐会”)已有近50年的历史,每年都办,已经很成熟,所以它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了,不需要再去多宣传。

  东方早报:而且纽约或其他城市的户外音乐会会请很多世界名团。

  陈光宪:我们也有这样的打算,慢慢地随着听众欣赏水平的提高,我们自己办这一类音乐会技术更成熟、经验更丰富时,也会请大牌独奏家、指挥家甚至是乐团合作演出,这是一定的。

  经验二

  古典音乐应有户外等多角度欣赏

  对于真正古典音乐的发烧友来说,户外音乐会在音响体验来说不尽如人意,由于室外场地没有屋顶天花板和两侧的墙壁,所以没有反射声。流动的空气对音乐的损耗也很大。此前在辰山,有乐迷反映天上3架飞机飞过的“隆隆”声煞风景,这些都是室外音乐会难以避免的尴尬。

  东方早报:你从一个专业的音乐人的角度出发,觉得辰山那场音乐会的效果怎么样?

  陈光宪:从观众反响、气氛、演奏家和指挥状态上说,都是一流的,音响效果的确有些不尽如人意。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全世界所有的户外演出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再好的扩音喇叭和效果器都不能还原音乐厅的效果。我们的技术一定也会随着演出次数的增多不断进步。

  但就户外举办音乐会来说,它的意义不在于听到多高品质的音乐。真正的乐迷来到户外,是为了体验在音乐厅里正襟危坐大气不敢出一声的另一种欣赏音乐的感受。更多的人兴许是看个热闹,但他们能有机会不用刻意走进音乐厅也能欣赏到音乐,从此就会在这方面多些留意,古典音乐的受众也就借由这样的形式扩大了。

  另外,音乐厅的效果再好,其精准度也没法和唱片比,但人们不满足于在家听唱片的“呆板”,会走进音乐厅。所以古典乐也会有不同的欣赏角度。

  东方早报:除了音响,户外举办音乐会还有哪些限制?

  陈光宪:首先就是天气,刮风下雨最麻烦了,尤其上海的冬天和夏天,让人呆在户外挺难熬的,不像欧洲一些国家气候好。音乐会要提前很长时间确定下来,户外准备工作也多,搭台、调音、出动维持治安的人员,成本比音乐厅高多了。但影响力也是成正比的,音乐厅就1000多人听到,要是能像纽约那样十几万人去听,就相当于我们演了100场,多么了不得。

  东方早报:曲目选择是不是也会有限制,没法演奏太庞大精深的作品?

  陈光宪:对。选曲是根据人群的不同而有侧重。户外音乐会还是一种普及古典乐的休闲方式,我们肯定不能演奏一些很深沉或很长的协奏曲,让观众坐在那里风吹日晒地听一首一个多小时的曲子,肯定不合适。一般要选择应景的、欢快悠扬的、篇幅比较短小的音乐,还有声乐、独奏的加入,让音乐会更加生动。大的严肃的作品还是得请观众到音乐厅里,在一个封闭严肃的环境里去欣赏。

  经验三

  应同时追求高雅艺术与普及大众文化

  “辰山”之后,黄浦区政府主办的“上海·春之声”奏响,据陈光宪透露,静安、浦东、虹口、杨浦等各个区政府都对户外音乐会这一演出形式表现出浓厚兴趣,与上交商谈相邀演出事宜。面对一种新鲜的演出形式突然风行,陈光宪却并不担忧它会“泛滥”。

  东方早报:各个区的绿地以后如果隔三差五地上演“户外交响音乐会”,会不会使得交响乐变得廉价了?

  陈光宪:这个完全不用担心。中国的人口那么多,上海一个区的人口就比西方某些国家人口还多,但是我们听音乐的人口比例却远远不如人家。许多人观念里根本没有“听音乐”的概念,更别说习惯。一场户外音乐会,吸引到上千人听,十场百场也不过十几、几十万人,对于这个城市的人口来说也还差得远。像东京一个城市就有十几个交响乐团,上海一共才三个团(分别为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微博)和上海东方交响乐团),说明这个城市的音乐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现在各个区的政府部门都有这个意识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这种户外活动需要行政机关多方面的配合,包括消防、公安、电力部门的协助和政策资金上的补贴。

  东方早报:上交现在做很多普及和公益方面的演出,包括许多演出票都卖得很便宜,这对于一个高端专业乐团在曲目扩充、新作品排演等艺术方面的追求是否会有影响?

  陈光宪:现在我们公益普及型演出和高端严肃的古典音乐会的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但这绝不会影响乐团演奏的水准,因为现在即便是普及型低价演出,我们也保证高质量完成,在曲目上也有了很大突破,已不是早些年“一张节目单演遍全国”的情形了。观众入了门,懂得了音乐的乐趣,自然就有愿望进音乐厅听到更高层次更好的音乐,这是一个过程。

  就上海来说,现在政府、企业对古典音乐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我们也请了很多一流的演奏家和指挥家和我们合作,采取低票价,他们对此也很高兴,因为古典乐普及是全世界都在做的事情。当然对于一个乐团来说,追求高雅艺术与普及大众文化是必须两条腿走路的。至于新作品的排练,我们也一直在进行,比如本月26日和纽约爱乐联合委约、亚洲首演的《甜蜜的早晨》就很值得期待。

(责编: Soul Food)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