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才开播两周,但浙江卫视(微博)的《中国好声音》却收获了极大的赞誉及关注度,可谓一夜爆红,取得了口碑与收视率的双赢。很多业内人士甚至称,这是近年来国内制作的最佳电视节目之一。一些观众在观看这档节目时,也打来电话探询一些“技术”上的疑问,昨天,扬子晚报记者就此独家采访了《中国好声音》制作及推广团队的宣传总监陆伟先生,他给观众们一一解惑。
1导师
为何是他们四人?
《中国好声音》以四位导师刘欢、那英(微博)、庾澄庆(微博)、杨坤(微博)“盲选”选手为核心赛点,这种“争抢选手”的赛制也成功突破了之前选秀节目的套路,令明星们之间的“争夺”戏码成为节目重要看点之一。不过,四位导师的风格可不是硝烟四起的,而是彼此调侃、激励,比赛气氛友爱、和谐而幽默,节目虽然播出才二期,但四位大牌传递的这种正能量,备受好评。
很多人好奇,这四位导师的选择有什么标准?陆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在节目刚开始运作时,节目组便与荷兰版权方开了两三天的会,筛选导师。“我们并不是按照人气和地位来选择导师的,也没有要求四位导师都是一线大牌,这样的角色定位就太单一了,我们要的是多元。我们需要一两个一线大牌保证节目品质,另外还要挑选受年轻人喜欢的歌手,例如杨坤这个导师的定位原定在国外版本里是一个选秀大明星,但是在国内,我们换成了杨坤这样不是科班出身,却通过奋斗而成就了自己今天的年轻人榜样。”四位导师上阵后,呈现出了风格各异的现状,陆伟形容,他们就仿佛是中国好声音的“老友记”。“杨坤比较偏重感性,庾澄庆很有趣,负责调节气氛,而刘欢呢则以专业点评见长,那英呢,是个真性情的人,她直率,开朗,可以玩得很奔放。”在节目开播后,杨坤在吸引选手加盟时不停喊出的“32场演唱会”诱惑,后来成了口头禅,让观众们捧腹。对此,陆伟说:“我们一开始并没有特别设计这个环节,我们就是告诉导师们,你们要提供一些自己能够帮助选手的特别条件,这样才有利于争抢选手。”陆伟笑称,他们也没有想到杨坤的32场演唱会会出如此奇效。至于那英上台为怀孕妈妈肚子里的宝宝演唱,也都是随兴所为,陆伟说:“我们就告诉导师,这是一个开放的场合,你们想到什么就去做,我们完全配合。”
2衣服
怎么一直是那一件?
《中国好声音》只播出了两期,除了选手、导师们在舞台上表现的跟“声音”及“选择”有关的大看点饱受人们评论之外,其余的细节也均被观众放大,例如,有人就疑惑,为什么两周以来,这四位导师不换衣服,一直穿着那一件,这好像有点不合常规啊?对此,陆伟表示,导师穿同一件衣服录制节目,是节目组特别的安排。
“我们花了9天的时间统一录制了前六期的盲选节目,由于来录制的选手有100余人,为了便于后期剪辑,我们就让导师们穿同一件衣服,会让观众有一种统一感”,陆伟说。事实上说得明白一点是,该节目的成功并不是有什么材料就往外倒什么材料,由总导演金磊带队的制作团队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每期节目有超过1000分钟的素材供剪辑,最后成为一期节目的只有80分钟,而这就是借助导师们不换衣服的优势,可以轻易把不同时间参选的选手秩序打乱、重组,按照不同主题的需要,把他们放在一期节目里呈现。例如刚刚播出的前两期节目,第一期比较注重亲情友情,第二期则比较注重传递歌声的乐观和阳光感染力。陆伟说:“这两期的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两个副导演分别粗剪的,他们先按照自己想要的风格从所有素材中挑选材料来重新‘烹饪’,所以,我们将每一集的节目都称为是‘导演作品’,而总导演金磊则贯穿整个过程进行把握与微调,保证整个节目的统一基调。”有意思的是,还有观众关心导师们录9次的衣服洗不洗,对此,陆伟笑了,“当然洗了,衣服都是导师们自己准备的。我们给他们定的色调是黑白,因为整个节目的色调是黑白红,椅子是红色的,所以他们是黑白。那英的黑衣服上镶着金色,据说那是她花很多钱买的,杨坤看了那英的装备后,在录节目前的一天在上海挑了一件。至于刘欢据说他录第一期节目时,就把衣服给弄脏了,于是他顺手又买了一件一模一样的。
3比赛
盲选后怎样进行?
目前,《中国好声音》的盲选阶段将总共会播出六期,接下来怎样进行比赛也是观众们热切关注的。陆伟介绍说,每期“好声音”节目都会挑选选手10-12名,这样总共六期节目下来,最多会有72名选手上台参选,不过,导师们最多只能为自己的队伍挑选16人,这意味着约有10人会被淘汰。而导师们挑的这16人也并不是个个“安全”,最后他们还会从16人中挑选出12人进行下面的赛程。
在各导师的12名学员定下来后,接下来,导师们将把自己队伍里的12名学员两两配对,按唱歌风格配成6对,这6对里的每两个人将同时演唱一首歌曲进行现场比较,最后声音更好的直接留下,另一个淘汰。在6位学员诞生后,导师们还将从中再挑出4人留下进行比拼,最终选出一个最得意的门生。整个赛程将至9月中旬,以一场每位导师的前四位门生均参加的演唱会而告终。那么,下面的节目将如何进行呢?据了解,12强选出后,每期节目将分为上下半场,专门为两个导师进行筛选学员,目前暂定的是刘欢和庾澄庆同场,杨坤和那英同场。在每位导师选择学员的时候,其余导师仍旧坐镇为这位导师当“参谋”,但最后的决定由主导师自己做。也就是说,四位导师之间并不存在抗争关系,而是自己的学员进行优胜劣汰,陆伟说:“如果说导师们有抗争的话,可能只是在最终的演唱会上,我们会从节目的安排上看出这样的潜在竞争。”至于四位导师会否在演唱会上开腔唱歌,陆伟称还在定夺中。
4导师
录制前与选手接触?
在中国观众的印象中,导师和选手们是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的,例如选秀节目中,很多评委会在开赛前便在节目的安排下对每一位选手进行了解,以利打分选择。但是,《中国好声音》却反其道而行之。“我们规定,导师在录制节目前跟学员绝对不能有任何的接触,他们是在完全不知情的状态下作出的选择,这就是‘盲选’的意义。如果他们有接触,那么损害我们第一时间用镜头捕捉他们转过椅子来后的那种震撼力。”
此外观众们也按选秀节目的思路来关心,这些选手被挑选出来后,会不会被公司签下做艺人进军乐坛,或者真的成为导师们的门生?对此,陆伟解释说,节目组跟导师们的签约协议不是按照出场费的方式来进行的,而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合作。例如邀请导师共同开发选手的商业价值,此外节目组已与中国移动合作,将所有选手的演唱歌曲制作成彩铃,这部分下载的利益以及未来商演,甚至广告代言的分成,节目组都将进行利益分成。陆伟透露说,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结束后,会立即在澳门开一场商业演唱会,今年年底也会在新加坡和美国各办一场演唱会。对于未来的商业模式的运行,陆伟非常有信心,他表示,中国移动对选手们的彩铃下载抱很大期望,他们认为会有人突破千万下载量。
5选手
有故事的才能被选中?
在前两期的节目中,观众们注意到,除了“好声音”外,节目组还对选手本人的故事及经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彰显。那么,是不是“有故事的人”更容易被节目组挑中呢?对此,陆伟做了如下表述,“这个应该分两个层面来说,我们的唯一挑选标准是‘声音’,声音不好再有故事是没有用的。但是在‘好声音’的前提下,我们也非常重视故事。我们在与荷兰版权方接触时,就已经达成共识,所有的成功节目,都是由情感支撑的”。据陆伟称,荷兰版权方对选手的挑选,是按五分来认可的,“三分是好声音,两分是故事”。原版的模式里,故事更占了40%的分重。“我们和版权方都认为,所有歌手在台上唱歌,观众首先记住的不是他的歌曲,而是他的人,要记住一个人就得先记住他的故事。”说到这里,陆伟更说了一句精彩的话,“《中国好声音》不是独立的音符,是音符后面一个个人”。
由于这种选择选手的标准,节目组派出多组团队在全国进行首轮筛选“好声音”,这些编导在挑选之前还专门接受了版权方对寻找哪些有特征的声音的培训。据了解,编导们从全国筛选出了上千个“好声音”,然后录制成视频传到上海,交由音乐总监、总导演及三位副导演来共同评判、选择,最后请到上海来的只有200多人,而最终在画面上出现的也就只有70余人。这足够称得上是百里挑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