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由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举办的2013年央视大型文化活动《寻找刘三姐》日前已经落幕,来自云南傈僳族的姑娘玛嘉加朵凭借她独特的艺术灵气,获得了《寻找刘三姐》的冠军。《寻找刘三姐》作为一档以音乐为载体的大型文化活动,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脱颖而出,成为荧屏一道独特的风景。
传承“刘三姐”故事 传唱“刘三姐”歌谣
刘三姐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早在唐代就有记载。上千年的传承也使得刘三姐这一形象随着时间的变迁而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刘三姐。如果说古代的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播种爱情的歌仙,近现代的刘三姐是嫉恶如仇、不畏强暴的女子,那么新时期的刘三姐无疑是追求理想、开拓创新的象征了。
音乐是“刘三姐”的表达方式,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以歌传情、以歌明理、以歌言事。半个世纪过去了,《山歌好比春江水》、《藤缠树》、《多谢了》等婉转动人的民歌传唱至今,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此次在《寻找刘三姐》的舞台上,选手们也用不同的声音和方式诠释了这三首经典“刘三姐歌谣”。她们近乎虔诚的音乐信仰、对演唱技艺的孜孜以求,以及层出不穷、惊喜连连的绝妙创意,无不彰显着灵动、纯净的美好意韵。在展现出不俗的音乐功力的同时,她们身上所充分体现出的温婉大气的传统品质和靓丽时尚的时代精神,恰恰契合着当代社会环境下女性的追求和定位。
“刘三姐”故乡寻根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如果说“刘三姐”是民族的象征、地域的象征,那么此次以央视平台搭建的《寻找刘三姐》则赋予了这一形象更为广阔的文化内涵。“刘三姐”虽然是壮族文化的精神象征,却具有极大的民族开放性。《寻找刘三姐》节目中,出现了壮族、藏族、彝族、满族、傈僳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选手。多民族的歌手在《寻找刘三姐》的舞台上相聚,共同书写下新时代和谐、包容的民族精神。而海外归来的选手,更是将“刘三姐”看作是故乡的象征、祖国的象征。因此,在《寻找刘三姐》的舞台上,一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成了淡淡的乡愁,成了对故土的期盼,成了寻根之旅的引路灯。从北京训练营开营第一天,32强选手一起观看《刘三姐》电影,到比赛结束回到“刘三姐”故乡演出,《寻找刘三姐》始终不忘根本。《寻找刘三姐》比赛全部结束后,节目组带领获奖选手回到传说中“刘三姐”的故乡广西柳州,和那里能歌善舞的相亲父老一起,回忆“刘三姐”,唱“刘三姐”的歌。
随着历史的变迁,“刘三姐”这一形象逐渐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同时也是外界了解广西的重要窗口。随着中央电视台《寻找刘三姐》活动的成功举办,“刘三姐”这一形象已不再局限于广西,不再局限于壮族,而是在更加宽阔的平台上,获得了一种文化力量,让人们见识到民族文化和古老传说的强大生命力,也再一次应征了那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牢牢抓住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才能在世界文化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也期待,在“刘三姐”这一充满生机的文化意象的助力下,《寻找刘三姐》这一大型文化活动,也能逐渐形成其独特的音乐文化品牌。(TG/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