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走进上海大剧院的许多听众,几乎是怀着崇拜的心情。大名鼎鼎的芝加哥交响乐团踪影在获得格莱美“最佳管弦乐队”荣誉的同时,首次出现在上海。为了让更多下了班急匆匆赶来的听众完整地欣赏这台期待已久的音乐会,上海大剧院还特地把开演时间推迟了15分钟。不过,仍然有30多人没有及时赶到,只能在大堂里观看“实况转播”。
德奥音乐功底
伯纳德·海丁克出现在舞台上时,步伐稳健,全然看不出还有20多天,他就要度过80周岁生日。没有序曲,他走上指挥席,毫不迟疑地举起指挥棒,就以海顿作品开始了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首次上海表演。这部《一零一交响曲》,实际上也是芝加哥交响乐团为纪念海顿逝世200周年而特地准备的,由于是40多人的乐队编制,时间也只有半个小时,而且,乐团历来以铜管声部闻名天下,这部作品却能展现弦乐的精致与海丁克对德奥音乐的诠释,也让上海听众领略到乐团的德奥音乐功底。
音乐传递快乐
从东京、横滨、香港一路演来,“高龄指挥”状态非常不错。第一乐章中欢乐和开朗的情绪,透过层次鲜明的弦乐飞散开来,明显能感受到海丁克是在以轻松的心情挥棒。也许,在上海与儿孙团聚的开怀,此时都渗透在了他的音乐之中,也传递给听众分享。第二乐章中,节奏分明的木管与弦乐伴奏,令人联想到了钟摆的晃动,这也是这部作品后来被命名为“时钟”的缘由。钟摆旋律圆润而又弹性十足,小提琴在节奏背景下优美地吟唱,给人以美不胜收的陶醉。
声部交相辉映
下半场90多位演奏家坐满了舞台的大阵容,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是芝加哥交响乐团的代表作品之一。当弦乐震颤出浑厚的朦胧时,音乐就如平地而起的雾霭飘向四周,把听众引入了安详柔和却又宽广坦荡的乐曲情境。第一乐章给人以肃穆安静的感觉,木管与弦乐交织着营造出这样的氛围,铜管只是起到了烘托与引领的作用,直到最后全体声部交相辉映,把乐曲推向高潮。
从第二乐章起,“芝加哥铜管之声”获得了充分发挥的机会,在乐队后面坐成一长排的铜管演奏家横贯整个舞台,时而以巨大声浪构成波澜壮阔的气势,时而又如在吹奏催眠曲轻吟出静谧温馨,时而又似历经沧桑构成秋叶飘落的凄迷。长达20多分钟的第二乐章,给了铜管声部尽情展示人生变化的空间。接着,弦乐也如跳起了活泼的舞蹈,与吹出千变万化的长笛一起,融入铜管乐的灿烂音符,那巨大的声浪在剧场的空间里奔涌不息,而海丁克的指挥手势也充满了韵律感。注视着他的背影,老人似乎在给音乐注入力度与美感,而音乐又让他不断充蓄着力量,就如人与自然的依存一样……此时的海丁克与乐团已经融为一体。
本报记者 杨建国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