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说了算还是音乐人说了算?每周看着《节节高声》里面九家唱片公司和“首席音乐官”之间的对话,我总在想着这个问题。
最近一期节目中,中天门文化的发言人说,如果我们的唱片一直这样一味的迎合观众迎合市场,那王菲和齐豫是不可能出现的。又有一期,高晓松与90后女孩之间为“口水歌”这一说法争执得面红耳赤。其实想来想去,内地唱片业落到如此地步,是市场的选择,也是音乐人自己的选择。那些歪瓜裂枣和滥竽充数的音乐人,一个有关于音乐的文化产业就这样在你们的手中岌岌可危,甚至有可能毁于一旦。纵观现在内地已经流行或者曾经流行的歌曲,林林总总无非三大类。一类是专业音乐人、专业歌手制作的专业歌曲,但此类歌曲数量有限,且能够接受的听众也占不了大多数。一类是有梦想半专业的音乐人和半专业的歌手制作的非主流歌曲,这类歌曲个性突出市场反应有褒有贬。第三类我想用不着多说人人都能明白是什么。但也正式这第三类歌曲,充斥着耳膜充斥着市场,充斥着这个时代处于主流的音乐大众们。
“口水歌”、“网络歌曲”究竟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呢?归根到底,那些半吊子的音乐人们亲手制作了这些文化垃圾,那些没什么音乐修养又极其渴望迅速窜红的歌手们对其趋之若鹜,那些开放透明的平台为这些歌曲提供了最好的传播渠道,而那些涉世未深或者说对音乐没有深层次理解的“粉丝们”则成为了终极受害者。
看完《节节高声》,是否能靠这样一个电视节目拯救内地的唱片市场,我不敢下定论。我倒发觉让这些“首席音乐官”们,一个个与唱片公司与歌迷去对峙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清除那些有碍视听的“伪音乐人”。(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