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JOMO:中国电子音乐的最高水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9日13:47  新浪娱乐

  JOMO,一支带着东方色彩的国际化电子组合,在内地乐坛从持续的不痛不痒中复苏之时,带来幽然神秘的气息。对于热衷于使用传统合音器音色的主创Luddy来说,女主音潘络绎的独特声线能把东方气息融入到充满科技感的电子声波中,同名处女碟《JOMO》一经出世就获得了关注,印象派古典乐的气息和未来主义的神秘兼容并包,东西方文化概念求同存异。无论是疏离的吟唱,还是慵懒的低语,都可拿到中国电音的最高阶上圈点。

  理科高材生的“感情问题”

  提到电子乐,人们脑中会浮现出内向而怪胎的音乐人的形象,正如这类音乐所指向的特征——机械、冰冷、客观而缺乏人情味儿。JOMO也许有些“离经叛道”,在音乐播放的第一时间,温婉的气息就扑面而来,空灵浪漫,饱含情感,也许还掺杂着丁点儿的宿命和伤感。

  有趣的是,这类电子乐的创作人却容易是科技天才——而非人文学者。法国的电音奇迹AIR是由两位理科高材生在实验一段编曲程序的时候偶然酿造的大牌,而作为JOMO主要词、曲、编曲、创作的美国人Luddy也同样以科技学人的身份度过了许多年。

  一个习惯理性思维的音乐家想要感性起来就能让人瞠目结舌,细腻的《Sina》有如在情感的幽暗隧道中摸索的蒙眼人,低调的《Break Your Heart》似乎在刻意压抑自己的款款深情,浓郁的人文关使人看不出他们的本行——枯燥的程序编写以及无止尽的数据推算。在大学里攻读物理学和计算机博士时的Luddy也许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把自己的自然科学知识带到音乐创作上来,逻辑思维的发达毫不影响艺术表达的能力,反倒相彰呼应。直到现在,Luddy都坚持使用自己编写的程序来制作音效。

  音乐是电子顽童手里的橡皮泥

  每一位音乐家的身体里也许都住着一个孩子,在音乐面前,Luddy和潘络绎如同小孩一般好奇、淘气、直白,带着有物理学家独特的幽默感,正像他们在整张专辑里反复提到的“眼中的孩子”这一意象一样(I search for the child behind your eyes I used to know. 我努力寻找你眼里我熟悉的那个孩子。——《Sina》)。

  JOMO对待音乐创作也有如幼稚园的孩子对自己手里的橡皮泥。尝试将各种音乐混搭,采集不同的声样,随心所欲捏出不同的花色,而潜意识里严肃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却始终在把控音乐的主线。JOMO不是DJ,不喜欢杂乱无章的拼盘,无论如何混搭都坚持讲究“美感”,以理性的大网扑捉音乐中流动的颗粒。不管怎么拿捏变化,这张《JOMO》都在秩序井然地按照经典歌曲的结构走流程,就像不变的E=mc^2公式,

  时尚的领衔远走在“时尚”之外

  JOMO说他们的音乐并不是为追逐时尚而生的。潮流离他们很远,他们的作品却被时尚尖端的人们热宠着。当《JOMO》在各种高档社交场所播放,在城市流行先锋人群的CD机里运转,他们想要努力营造的温暖电子乐已经被贴上了“时尚”的标签。

  整张《JOMO》里没有讲述一个具象的事件,从信仰(《One In Three 三位一体》)到禅悟(《Karmic Dance 姻缘之舞》),再到世态(《Park 97 兰桂坊》)和文化冲击(《Yin Yang Street 阴阳街》),赏心悦目的曲调只是外衣,细听之下才看得到他们严肃的人文态度。

  在物欲横流到经济危机的社会形态里,精神层面的探讨往往容易意外获得青睐。也许真的是温饱到荼蘼,才开始静心反思。人们听音乐的动机有时很简单,常常因为一瞬间的共鸣而喜爱一首歌曲。JOMO的许多作品并不拘于时间和地点,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故事,不管《JOMO》的音乐主题是否形而上,淡定而大气的旋律还是征服了渴望在浮躁城市生活里求得一片净土的乐迷。(文/Franc)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