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香港乐坛发展的顶峰时期,那个时候的香港乐坛是亚洲流行音乐市场的重要阵地,尽管是以粤语歌曲为主,但是唱片的销售产业在整个亚洲的销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我们所熟悉的许多活跃或已经不活跃的歌手,如今许多我们口中所说的经典都是那个时期的产物,因此我们将香港乐坛的那段巅峰期称作“流金岁月”。
那是一段令今天所有歌手羡慕的岁月,那时候的唱片产业蓬勃的发展着,没有疯狂的下载、没有猖狂的盗版,一个当红歌手一年两张甚至是三张的大碟作品都不会意外,他们不是没有市场的压力,但是压力是来自同行的竞争,压力能变成足够的动力去倾力打造每一张音乐作品,因此十几万张甚至二十几万张的唱片销量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那个时候的颁奖典礼是一年一度的乐坛盛事,谁能站在颁奖台的次数最多谁就是最大的赢家,是实至名归的荣耀,没人知道什么叫做“杯葛”,没有唱片公司会玩“圈地运动”,整个乐坛其乐融融,团结一致,为了歌唱而歌唱,为了流行音乐的发展而发展。
只是从上世纪的90年代后期开始,香港乐坛就开始逐渐呈现出疲软的状态,非但没有带来发展上的全新风貌,那段用十年、二十年所建立起的“流金岁月”也一去不复返。此后的香港乐坛就像是一个被戳破的气球,慢慢地在泄露自己的真气,是越发的干瘪,越发的萎靡。
盗版的影响,网络非法下载的冲击让实体唱片产业的销售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由此开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也形成了一个无法扭转的恶性循环。正因为唱片产业的萎靡,当卖唱片已经成为赔本的事实的时候,为求发展越来越多的歌手不再“安分守己”,开始了更多副业的发展,而悬在音乐上的心也渐行渐远,不是无心恋战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逐渐,唱片的推出不再只是为了良性的竞争,不再只是为了乐坛的繁荣发展,而是成为了“招商引资”的工具;逐渐,歌手或是唱片公司对音乐的品质不再有要求,但求有歌能唱就已心满意足。
来到了今天,EP这种能缩减成本的唱片形式成为了市场的主流,足量的大碟作品则是成为了一种奢侈品,不是夸大事实,却让人不禁发问一年到头在香港发行足量大碟的歌手能几人?问题的本身并不在于唱片的形式,而是在于音乐的品质得不到应有的保证,扪心自问,一年下来,让人记住的粤语歌曲有几首?真正能唱进人心坎的粤语歌曲又有几首?这是粤语歌曲如今的尴尬,尴尬在于在商业与品质中失去了平衡,是更多地被商业冲昏了头脑,忘记了粤语歌曲之所以曾经受到欢迎,是因为歌曲能反映出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与精神的状态,因为歌曲中浓缩了香港本土的情怀与韵味,而这些却是在进入千禧年之后,粤语歌曲所逐渐缺少的。
正是因为如今的粤语歌曲越来尴尬,正是因为如今的粤语歌曲能深入人心的越来越少,也正是因为如今还在香港发行唱片的不少歌手都随波逐流,当一种叫做“集体回忆”的现象出现的时候,这才让人惊觉原来留在心里的那些经典都是“流金岁月”时期的出品,原来让人心有挂念的歌手都是在如今能被我们称为“老人”的殿堂级人物。
只是可惜,那段岁月在渐行渐远,只是可惜了那个年代的不少歌手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对乐坛作了告别,因而,在今天,当一位又一位在那个年代为人所知的歌手还肯再战江湖,还愿意用他们的声音唤醒大家的集体回忆的时候,他们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复出都能得到不少人的支持,那是因为他们的歌曲是记忆的载体,他们的声音承载了一段时光,因为没有人知道在这张唱片之后还有没有下一张的机会,没有人知道在这场演唱会之后还会不会有下一场演唱会举办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买少见少”。
“流金岁月”的歌手们每一位都令难以忘怀,已逝的陈百强、罗文、张国荣、梅艳芳留下了满心的遗憾,带走了无限的回忆,再想起也只能在发声的机器中找回味;依然还露面的谭咏麟(微博)、林忆莲(微博)、陈慧娴(微博)等歌曲还能让我们在真实中找回感觉。特别是谭咏麟,这位经历过五个年代的歌手尽管已经年过半百,但是他永远有着25岁的激情,以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香港乐坛乃至华语乐坛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谭咏麟在1979年发行了第一张个人唱片,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达到了个人发展的巅峰期,这一时期他的音乐产量高且品质性十足,这不但表现出了他受欢迎的程度,对音乐作品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折射出了当时香港乐坛的繁荣的景象。而谭咏麟的歌路很广,风格性很强,并且有着扎实的演唱功底,情歌他能唱得深情款款,悱恻缠绵,让人如痴如醉,《雾之恋》、《爱在深秋》、《爱的根源》、《水中花》等等这些作品经久不衰,至今流行;而快歌他也能唱得激情四射,充满活力,《爱情陷阱》、《暴风女神》、《捕风的汉子》等作品同样深入人心。
谭咏麟的作品无论快歌、慢歌都能如此风靡不仅仅是因为歌曲的品质不俗,流行强,谭咏麟的演绎动容而极致,更是因为他的这些作品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回忆,在过去是流行先锋的代表,在今天是回味的根源。所幸的是,谭咏麟至今依然活跃于华语乐坛,除了继续推出个人新作,同时也会适时地举办个人演唱会,相比其新作的推出,演唱会的举办则是更令人欢欣鼓舞之事,只是在今天大家都很清楚,谭咏麟的演唱会是开一场少一场,任何一场今天所举办的演唱会都有可能成为他的绝唱,因此谭咏麟举办个唱又不能不说是一件难能可贵之事,那其中的价值与意义绝对是无法用金钱所能衡量。
我们能在经典的粤语歌曲中回到流金岁月,我们能在谭咏麟等老歌手的声音中找到感觉,但是不要忘记了,我们活在的是当下,我们在寻找过去种种美好的同时也要正视如今的香港乐坛,粤语歌曲的现状。尽管这是一个千疮百孔的香港乐坛,尽管青黄不接也成为了香港乐坛的现实,尽管恶性循环的存在让粤语歌曲在华语乐坛越发地尴尬,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香港乐坛,香港乐坛还未到万劫不复的境界,希望的曙光一直在闪动着。2008年一首《喜帖街》被唱得街知巷闻,这告诉我们今天香港的音乐创作人依然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2009年郑秀文(微博)一张《Faith》专辑用事实告诉了我们只要用心做音乐能与时并进,市场的动力依然存在。不只是这些,还有更多的优秀歌手,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们的音乐不再只充当商业的傀儡,更是为了自我深远的发展,为了香港乐坛带来新的风貌;更多的音乐作品用听得到的实质告诉我们今天更多的粤语歌开始更注重内容性,回归社会的题材,展现市井的特色,体现人文的精神。这些都是好的开始,这些都是希望的根源。情怀未死,曙光不灭,希望在明天,但愿香港乐坛,粤语歌曲能迎来新的春天!(文/树娃)
(责编: 大喻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