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尹亮:内地唱片业,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8日19:02  新浪娱乐

  随着西方流行音乐文化、商业管理模式以及资本的进入,中国唱片业从90年代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方面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唱片行业体制以及操作模式面临重新改组;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五大唱片巨头(索尼、BMG、百代、华纳、环球)的陆续进入,唱片行业的格局乃至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也在不断的走向商业化和国际化。

  特别是近10年来,五大国际唱片公司在管理和操作模式上,给整个内地唱片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培养出了一批目前在内地行业内领先的管理层人才。不过与之不相匹配的是,目前国际四大(索尼已与BMG合并)唱片公司在内地的规模仍然有限,在挖掘和推动国内原创音乐发展上尚未做出特别突出的成绩,甚至开始落后于本土民营唱片公司。而面对本土化十分明显的内地市场,特别是网络、数字音乐带来新的变革后,大公司在版权资源和传统发行渠道等强势项目上所占的优势也尚未凸显出来,逐渐暴露出其本土化不够、灵活性不足的缺陷。

  而今,面对风险与机会并存的内地市场,本土民营唱片公司的灵活与快捷跟国际四大唱片公司雄厚的资本与资源之间,必定又会有一番真刀实枪的较量,或许没有输赢一说,但谁占领了先机谁就将占据竞争的主动,本土民营唱片公司是否能继续领跑四大唱片公司,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可能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不管唱片业格局如何变化,只要能听到好的音乐就行,毕竟音乐好不好听才最有说服力。不过,在现有体制下,好音乐的产生必须依靠一个健康的环境和正规的体制。虽然说近10年来,内地流行音乐发展迅速,但客观的讲目前还处在一个“乱世”阶段,也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市场的复苏和再开发,体制的完善和改进都是唱片公司面临的课题。

  “四大”为何在内地不“大”?

  1994年,世界5大唱片巨头之一的索尼唱片率先在内地设立代表处,国外大型唱片公司对内地市场的开发以此为分割线揭开了新的一幕。由于政策上的限制,不允许国外资本独资经营,其他四大唱片公司在中国走出的第一步基本上都是以设立代表处的形式出现。他们要想在内地进行原创音乐的开发和包装,必须找一个本土公司合作。索尼、BMG、华纳、百代先后都以这种形式参与到内地原创音乐市场开发中来。

  索尼音乐:

  其中,动作最快最大的是索尼,他们1996年与上海声像合作,率先在内地正式成立索尼音乐,并且一举签下当时内地一批最知名的歌手,如刘欢、韩磊、毛宁、满文军、李春波、满江、金海心等。之后华纳和百代都是以这种合作方式在内地成立了唱片公司,几大国际唱片公司在1997-1998年间在内地掀起了一股包装推广本土歌手的热潮。

  不过,这股热潮并没有持续多久就遭到了市场无情的打击,以索尼音乐为代表的国际大公司虽然在明星抢夺战中以无可比拟的财力优势占得了先机,但由于盗版的猖獗以及音乐定位、品质及规划的问题,结果市场反映都不理想。甚至在索尼内部也出现了艺人埋怨公司,公司内部产生矛盾的现象。艺人跳槽、跟公司打官司曾一度闹得风风雨雨,导致“谁签大公司谁死”这句话在圈内不胫而走,虽然也许只是一句笑谈,但多少反映出了当时大公司的经营现状。在这股热潮中遭受打击最大的当属动作最大最快的索尼音乐,据了解,那几年索尼的经营状况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

  时任索尼音乐中国区首席代表,现华谊音乐公司副总赵青在采访中谈到:“索尼1994年进入内地,1996年开始做歌手,在当初来说动作是最大的,说明大公司的确在着眼内地市场,但效果和成绩不是很明显,一方面因为当时盗版实在太严重,另一方面跟海外公司的运作也有关系,索尼音乐当时在做一些大牌艺人的时候,太注重港台模式的制作和包装,导致后来不是卖得特别好,当时歌迷的反映是觉得港台的一些制作人不够本土化,不太适应内地。”

  百代唱片:

  而同样也是1994年进驻内地的百代,直到2000年才签约了第一个内地艺人——郑钧,即使是这样,2002年之前,百代在中国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还不算一个特别完整的唱片公司,即使百代公司对内地艺人感兴趣,也是签到港台,然后再往回推广,那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4-2002年,8年时间,百代内地公司只签了郑钧一个人,主要因为当时百代在内地只设了代表处,还不是真正可以运营的公司,只允许做一些配合性的工作。而后来百代签约花儿乐队、许巍等艺人,是因为与内地“步升”等品牌进行合作后才有的结果。而虽然许巍、花儿、胡彦斌都在百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在百代处于上升期的时候,花儿乐队抄袭事件给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百代蒙上了阴影。

  时任百代音乐中国区首席代表,现上海星世代影音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毅回顾自己从1994-2002年在百代工作的8年也是颇有感触:“百代在挖掘推广内地原创音乐上的动作有些慢,可能是因为百代总部觉得时机不到,面对一个获利不大的市场,他们在犹豫是不是要大力气投资。” 他介绍说:“一开始他们没人认为在中国的投资可以有回报,但那时候我是极力要去做这些事情,并一直在争取,一直到2000年才得到第一笔预算做郑钧。因为我觉得做创作歌手的机会来了,至到2001年郑钧把‘Yellow’这首歌翻唱成‘流星’火了后,才得到一些认可。但国际公司就像国营公司一样,要牵涉到海外,争取做案子必须提前一年,但一年之后艺人去哪了就不一定。”国际大公司对内地音乐和市场的认识,显然与我们期待的不在一个层面上,不管他们是在观望还是等待时机,就目前的动作来说,的确还没有证明其大公司的能力。徐毅说,国外很多人一直认为内地的音乐很土,后来百代对内地市场逐步进行投入和开发也只是试探性的,也许是意识到了内地市场,2001年百代全球总裁来了中国,对内地原创音乐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后才加大了投资力度。

  华纳音乐:

  华纳唱片在进入内地后,也走在了内地原创音乐包装推广的前列,并且迅速和内地原创音乐厂牌进行合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宋柯创办的“麦田音乐”的合作,许晓峰和宋柯的本土组合先后打造出了朴树、叶蓓、老狼、周迅等人,相比其他大公司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由于高层管理人员的不断变动,宋柯和许晓峰的先后离开,华纳原先取得的成绩也只是为其在内地原创音乐的推广中打下了相对良好的基础和口碑,一方面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压力,一方面要不断承受人才变动带来的影响,这使得华纳不得不一次次走上新的起跑线,在达到一个高度后,难有更大的超越。

  现华纳唱片市场总监黄锋说:“所谓四大就是大嘛,华纳在中国还是一边做一边发展,而且总部是否愿意在中国投资可能视角不一样,民营公司可能在短期内要做出突出的业绩,但华纳的战略眼光可能放得比较长远,比较谨慎,精力也集中在唱片上,大张旗鼓不是华纳短期内的计划。”此外,他还就四大的“大”解释道:“四大主要是说他们占的市场份额大,但在国外四大旗下是有很多厂牌支持的,唱片企划和制作主要是由厂牌去完成,四大主要是做发行,市场的占有率。具体到中国以后,市场架构非常不一样,在中国,华纳就是一个厂牌的规模,一个提供内容的公司,中国市场还是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四大在国外的经验无法空降到中国。”就如黄锋所说,在国外四大唱片占有了发行渠道的绝对优势,但目前在国内只有索尼建立了自己的发行渠道,百代也只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在做发行。

  环球唱片:

  环球唱片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但它进入中国却是最迟的,对中国内地原创音乐的开发也是最缓慢的。环球唱片2001年才在上海设立办事处,3年前在北京成立办事处,之前大部分职能都只体现在版权行销和国外及港台音乐在内地的推广,至到最近与刀郎的合作及韩寒的签约才有一点动静。对此,环球唱片北京首席代表付宏声解释说:“环球进来得比较晚,我们只是办事处,做的事务性的工作,唱片在国内变成了一个宣传的手段,赢利主要靠经济约,海外唱片公司是后来才开始做这个工作的,而外企是有严格的营业要求,如果一直是赔,肯定会影响到投资的数目,这是目前最尴尬的问题。”

  民营VS“四大”:本土化速度之争

  国际四大唱片公司在中国内地前进脚步相对缓慢,但近几年本土公司却在不断崛起,并不断涌现出一些实力强劲的本土民营唱片公司。从韩红、杨坤、刀郎等人的横空出世到《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的盛行,再到超女抢夺战的胜出,内地民营唱片公司的发展呈现一股迅猛的态势,虽谈不上盛事繁荣,但不时能带来出人意料的亮点。如果把国际四大唱片公司在内地的状态比成一只未睡醒的雄狮,那近年成绩斐然的部分内地民营唱片公司就像是机灵敏捷的兔子。面对将来越来越大的内地音乐市场,沉睡的雄狮和敏捷的兔子之间必将会有一场马拉松式的赛跑。

  内地民营的融资并购风暴

  太合麦田成立不到两年时间,迅速成长为内地民营唱片公司中的佼佼者,旗下强大的艺人阵容,丰富的版权资源,操作和运作中显示出的灵活性,形成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签下超女冠军李宇春,以及和亚洲软银的巨额融资,宋柯义无反顾地朝着数字音乐娱乐大时代大跨步前进。华谊兄弟音乐集制作、发行于一身,并拥有羽泉、张靓颖、黄征等实力派艺人,加上集团本身享有的财力和资源优势,根基逐日牢固。竹书文化在沈永革的带领下,成功打造了杨坤、陈琳等实力歌手,虽然近两年动作不大,但也正积攒着一股新新力量,打算作集体冲刺。而鸟人艺术仅凭庞龙的《两只蝴蝶》一首歌就获得近3亿人民币的收入,仅这一项足以傲视整个行业。飞乐唱片成功网罗一批畅销网络歌手后,与华友世纪的合并成功实现了CP与SP的联姻,进一步挖掘网络和无线造钱能力的极限。此外,京文艺能的成功融资,A8音乐集团的成立等等,无不预示着内地本土唱片公司已经瞄准未来越来越大的市场,积攒力量,卷起袖子挽起裤腿,准备大干一场。

  墨守陈规的国际“四大”

  与本土公司的积极态度所形成的生动场面相比,四大国际唱片公司略显沉闷,除了常规性的进行歌手包装推广外,鲜有亮点出现。在盗版严重,传统唱片穷途末路的时候,四大学本土公司玩起了自己并不擅长的演艺,靠演艺支撑唱片投入和正常运作。于是,许多并不会唱歌的演员踏入了音乐领域,“演而优则唱”等概念迅速流行,音乐彻底成了附属品,成了拓展演艺市场的工具。而此时,本土公司已经找到了新的救命稻草:无线增值,《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曲目长期笑傲无线领域,并且赢利巨大,于是大公司又纷纷效仿,争抢着步入无线增值领域,但就在这时候,以太合麦田为首的本土公司又开始开辟更为广阔的数字音乐领域。从事实看来,“少有建树,步调迟缓”的确可以作为国际大公司在开发内地原创音乐工作的集中归纳。

  徐毅说:“国际大公司这几年在内地的成绩不是特别明显,我同意这个看法,说实话,以前五大也没有把内地当作一个开发的市场,只是当作一个回收的市场。现在内地变成了最大的市场,不是说四大没有优势,关键是本土公司掌握了大部分金曲,这使得整个格局在改变。而且内地唱片公司中,太合麦田、华谊兄弟等多多少少都跟国际公司合作过,养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们在管理越来越正规,而国际公司对此还要一段时间的了解,这个熟悉的过程不知道还要多久。”

  在索尼音乐工作过的华谊兄弟音乐副总赵青认为,民营公司的优势在于对市场判断比较准,运作比较灵活,对歌手更有亲和力,四大在这几年所做的事情,虽然声音也不小,但在国内实际效果跟宣传是不成正比的,这也是国内唱片环境的现状。“四大还是比较纯的唱片公司的经营模式,动作比较迟缓的主要原因是大公司的运作方式,签歌手的过程是个挺繁琐的过程,民营公司的决策比较快。目前国内唱片行业,民营的公司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而四大在推动国内原创音乐上力量慢慢减小,他们带来的只是一些操作模式。”

  竹书文化老总沈永革曾在日本唱片业学习多年,被公认为唱片业才子,他在谈到目前唱片公司格局时说:“四大前期负责开发的人大多是香港和台湾来的,而且大部分不是大将级别的人才,他们来了以后,没搞懂中国的状况,加上以前中国唱片的销售10块钱,版税才2块,收入很少,他们的精力也没有放在这边,现在这边音乐市场越来越大了,才意识到要真正的开始搞。而民营唱片公司经过几轮的改组和淘汰,剩下的都是一些有经济实力的,还有一些得到了强大的投资,民营公司强在创意上,更有中国特色,更能融合国际化,四大强在资金和经验套路,但他们的经验和套路只适用成熟的唱片市场。”

  流行文化的膈膜

  同样有国际公司工作经历的宋柯在谈到目前四大处境时,用另外一种眼光作出了解释:“国际大公司的总部不在伦敦就在纽约,他们不是这么了解亚洲的文化,在亚洲,都有一些本土公司占据一些重要的份额,特别是日本,个别本土公司完全可以跟大公司抗衡,台湾以前也有滚石,香港有英皇,他们都曾跟大公司并驾齐驱。其实四大的投资到现在还没有大规模,在中国就是一个影响,他们应该是想等中国的市场大了以后再进来。但我们不同,我们生在这块土地上,只能去耕种这块土地。”他还认为,未来几年至少会有两家本土公司会上市。

  北京喜洋洋文化老总陈梓秋表示:“四大的进入,其实不可怕,而且他们的盗版产品早就进来了,给了我们欣赏和提高的机会。按理他们应该要远远超过民营唱片公司的,但把他们的产品摆出来,没有体现他们应有的水平。我老觉得他们是不是专心致志的在做,而且派出的高层也不是那么热衷,变动也比较大。”联系陈总所说,在欧美发达国家四大对品牌的保护非常严格,消费者对四大出的产品认为是一种保障,但四大在中国还没有做到,与大公司的形象不够匹配。“国际唱片公司肯定还是要本土化,他还是要做中国人。从这点来说我们还是有优势的,还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操作方式。”

  现任华纳音乐版权公司中国区经理,曾在台湾诸多民营唱片公司工作过的李慧芳认为,目前四大唱片公司行动的迟缓主要是因为总部的投资力度不够,而且由于政策的限制,四大在内地都不是以独资经营的角色出现,在跟合作方的协作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一开始四大在内地的经营不善,这样的大公司是不会轻易将大资金投入到一个没有回报的市场的。她还指出,目前四大在内地的负责人多数是港台过来的,对内地要有一段时间的了解,而内地又很缺乏唱片公司中高层管理人才,走一些弯路也是正常。不过,她相信只要四大坚持下去,依靠雄厚的实力一定能打破目前的僵局。

  “四大”成了“黄埔军校”?

  宋柯、许晓峰、徐毅、赵青等人都是在国际大公司工作过的本土行业精英,但他们最终都选择了自立门户,他们在用在国际大公司学到的经验,结合本土化的实际,走上了一条捷径。宋柯在一次采访中流露出大公司对本土文化认识不足的担忧,受结构的限制,大公司迟缓的步伐跟他的想法无法合拍。事实证明宋柯的超前意识和大公司沉稳的作风的确不太相符,在太合麦田他的想法得到了更好的实现。而徐毅离开百代后,一直在上海经营自己的经济公司“星世代”,他说这只是积累的过程,最近又成立了音乐品牌“名堂”,最终还是要回到音乐市场上来一展身手。赵青离开索尼后,曾去国外

留学,回国后到华谊兄弟音乐任副总,负责公司产品经营,华谊兄弟目前取得的成绩他的功劳不可忽略,他自己也觉得华谊更适合自己的发挥。

  徐毅说:“我现在没有寄希望于四大,因为很多内地公司已经具备海外公司没有的优势,本土公司更能意识得到市场的需求和艺人的需求。现在本土公司对四大形成了非常大的竞争,内地唱片行业不可能靠四大来开发,肯定会本土化。

  可以看出,目前国际大公司和本土公司都处在新阶段的起跑点,虽然从形势上看,目前本土公司是领先的,但能否继续领先,这也是个问题,不过这种领先是有前瞻性的,说明这一代内地经营管理人的改变。过往来讲,四大没有做出特别明显的成绩,但本土公司也不能说特别稳定。不过面对内地本土化特色的市场,作主、拿方向应该是由内地人才来完成,因为他们更了解本土文化,也积累了必须的经验。文/尹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