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久石让音乐会在北京举行,同一天,在上海举行的是扬·提尔森音乐会。
看日本电影的人,对于久石让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宫琦峻和北野武的几乎所有电影,都是由他担当电影音乐,从无限温情的《再见萤火虫》到黑色暴力的《花火》,他的音乐总是能恰如其分地打动人心。
和久石让相比,扬·提尔森并不能算那么专门做影视原声的音乐人,他也涉猎很多跨界风格,古典、摇滚、爵士、前卫等,其专辑不一定要依托影视作品的存在而存在。但是事实上,扬·提尔森,却是凭借当年的《天使爱美丽(blog)》,一下便进入了一线电影原声音乐人的行列。
在2006年的最后一个月,两位电影配乐大师一南一北占据了中国两个最重要的演出市场,似乎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中国的电影市场和音乐市场也越来越国际化了。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电影音乐都是各个电影厂的交响乐团来完成的,一个电影厂只有一个交响乐团,作曲和指挥也就是本地屈指可数的那几个人,于是一部电影的音乐好坏,就要看运气了:导演几乎没有对电影音乐的挑选余地。
在这种体制下,赵季平的出现简直就是幸运:和西安电影制片厂关系很好的他担任了从《红高粱》到《大话西游》的几乎所有西影厂重点影片的作曲,可以说,是他成就了《红高粱》和张艺谋,反过来,张艺谋《红高粱》又成就了赵季平。
影视作品市场化之后,理论上说,导演和制片人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合适的音乐人,电影音乐终于有了受到重视的可能性,不过导演们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可着劲地花大钱请国际大师:张艺谋请来了谭盾,《情癫大圣》干脆请了久石让。
外请音乐人也是出于无奈,中国的影视音乐,除了赵季平,几乎数不出别人,很多影视人都只能从流行音乐人中去寻觅合作伙伴。但是习惯了出“急活”的流行音乐人们往往交差了事。
一个朋友去找国内某著名流行音乐人为他的电视剧配乐,那音乐人嫌钱少,干脆直接给他一张自己的过往作品辑:你自己从里边找能用的音乐吧——就这样,也收费10万。 刘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