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频道新浪首页 > 音乐频道> 媒体评论 >正文

评论:2006音乐年末我们拿什么来盘点?

http://yue.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19:39 新浪娱乐

  2006即将逝去,这年,最后的音乐将在署完2006标字的符号后,彻底的进入2007,一个音乐的贫穷,贫穷的音乐年份“又”将逝去。我们在这里用了一个“又”字,目的是为了陈述乐坛被搞成这个样子已经不止一次了。

  许久以来,娱乐圈不成文的惯例,就是要在年末给大家好好的盘点一下,总结这一年娱乐在成长过程种的困难与曲折,然后综述,娱乐圈总的道路还是光明的。乐坛的盘点也大
致如此,只是眼看着娱乐圈的蓬勃与发展,我们大多的音乐被影视剧演员、主持人给娱乐了,剩下的只是我们的音乐人民空守着内地“贫穷”的音乐,我们的音乐人、歌手空守着为了音乐的“贫穷”。

  “贫穷”的音乐

  老生常谈,先说我们2006年以来“贫穷”的音乐,这个年份值得庆幸的是没有了哪年来的第一场雪,没有了耗子还要爱什么粮食,没有了飞来飞去的蝴蝶,然而,这一年却也不乏爱情要拜佛求经,狼要爱上自己吃的动物,

香水要放上砒霜等等。一年以来,这几乎成了我们2006国民音乐生产的总数,我们偌大的13亿人都在这几首2006历史成功案例中,分享着音乐被平均过后的细微部分——残渣。

  其实,带着情绪来说这几首歌早已是评论里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同样也这几首歌在所谓的商业模式里,也一再的被堆砌。曾经有人说,我们现在的音乐就是要使乐坛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谓的乐坛“先富”,无非是在不讲究规则的情况下,直接将国外或者经典的音乐Copy,然后Copy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然后欺行霸市。可是,事到如今到底真正谁富起来了呢?在大众的视野里人们都知道明星、歌星有钱,可是,这个到处走穴挣的东西,真的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富有的音乐吗?试问这样谁又会把这样富有后的钱,再投入进来带动后富的人?而这样下去,音乐的“怪圈”还会有后富起来的人吗?这就是我们“贫穷”的音乐背后——为了音乐的“贫穷”,说白了就是因为走了内地音乐圈,很多人反而贫穷了。

  至此,众所周知的一句话要罗列出来:中国的所谓音乐产业并没有什么产业化。产业、音乐工业等字眼,离我们其实还有些遥远,用周杰伦的话说,我们还在中国音乐产业的千里之外。而我们却也不可能马上就指望我们的音乐工业一下子就转变成什么样子?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很多没钱的唱片公司,一路喊着没钱,好不容易能有个融资的机会,就立即张开血盆大口,这样一下子就吓到了很多投资商,侥幸有些人拿到了新的投资,结果由于顿时的高枕无忧,反而却也不关心怎样的音乐行业了。

  为了音乐的“贫穷”

  这就是我们音乐工业大的环境,随便去过欧美、日本的内地音乐人,回国后不约而同的是感叹,感叹同样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做音乐的人,为什么生活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因为大范围的来讲,中国的音乐人不是在琢磨怎么创作音乐,而是琢磨它们明天吃什么?住什么?开什么车?手机该换了…..台湾当时音乐的复兴,曾经是有一大帮音乐人帮着撑起来的,唱片公司我们现在也叫音乐公司,其实最本质的东西就是音乐,你有再好的模式、再好的炒作手段,没有好的音乐都是白搭的。有了一个个好的音乐人,才能不断有好的音乐,从而加上唱片公司的力量,才能推出好的歌手。而已经是贫穷的唱片公司却没辙,只能找节约开支的方法,你是歌手对吧,你能写词曲吗?你能做制作吗?懂录音吗?一下子将几个人,一个团队需要完成的工作落到一个人的肩上。很明显这样可以节约很多开支,但是鬼知道我们这样的天才有多少,而且,总是这么做也是不现实的。重要的是,人家欧美成熟的流行音乐都要那么细化的来做一步一步的工作,我们哪来的机构来培养这么一套能做下来的专业人才,指望那些古典的音乐学院吗?还是指望那一个又一个的MIDI培训班?

  近来很新鲜的事莫过于张亚东(blog)自己新开的公司了,表面上看上去一件很辉煌的事情,亚东本人既是制作人,又能做唱片公司的老板,不觉让众人羡慕。可明白人都知道,这是赶着鸭子上架,因为在中国内地没有那么安逸的生活,可以让音乐人你随心所欲的来想做自己的音乐,张亚东是内地首屈一指的制作人,也是“做多活,多做活”挣了些钱来投资做自己的公司,因为老“听牌”,太难“和牌”了,现在的内地音乐人要被迫 “自力更生”。早先一步就投入到做唱片公司的制作人小柯(blog)就描述,当时他已经认识了曹方(blog)王筝(blog)这样的歌手,自己很认可这样的歌手,但是当他四处向唱片公司推荐她们的时候,却没有公司接受她们,这是音乐人与唱片公司的尴尬,也成了他自己做公司的一个原因。但是群Yeah观点认为如今流行音乐的生产线,对于很多音乐人来讲已经更多地是制作而不是创作,也就是说张亚东要先做完自己手头的活,拿到钱,才有精力和时间来做自己的音乐,而面对越来越尴尬的现实境界,他自己的专辑却只能一拖再拖的放在后面。张亚东做老板了,这像是对某些唱片公司老板的嘲笑,因为这看上去不是一个音乐人不务正业,而是真的他不能干巴巴的趴在Logic旁边,想什么Trance与 House。

  然后,为了音乐而生的“贫穷”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音乐如何继续?我们现有的土壤环境怎么来造就新生代的音乐人?我们的音乐人本身就不像人家导演那样还分个第几代第几代?我们的音乐人少的可怜,那没有后续接班的力量,我们的音乐又从何谈起?

  拿不出什么来盘点

  乐坛里总能听到大家一直在说一定要打造出“堪称经典的唱片”,一定要让音乐来记录这个时代的声音,然而2006最后的日子里,谈到经典时我们拿什么来盘点呢?我们的专家们又在想什么呢?还想“超女”吗?哪句话说的不中听了,不还是有一帮这样那样的“粉丝”在等着吗?遗憾的是,可惜宋祖德(blog)不是个音乐人,他如果是个音乐人就好了,至少这样可以多骂骂乐坛,刺激一下我们疲软的工业音乐和渺茫的数字音乐(blog)

  但是抛开2006的一点是,从新旧世纪的交替以来有多少人在无休止的搞所谓的音乐怀旧,从1999年到如今,我们有多少张唱片是在创造经典,再退一步说有多少唱片打心眼里是想创造经典,我们只能说太少了,少的几乎都快没有了,我们拥有的是大批量的翻唱经典,并且饶有情趣的在20世纪的末尾与21世纪的开始大肆宣扬翻唱经典——经典回忆,多少过气港台歌手在这种混乱局面下,大打此类招牌招摇过市,从而分得20世纪末尾的最后一杯羹。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在2006年唱片中号称音乐教父的陶喆竟然已《太美丽》交给听众最为自己的新答卷,这一下让本来就没多少自信的内地音乐人们更加手足无措。

  拿不出什么来盘点的话在报社和杂志社是交不了差的,所以我们可以打着华语音乐的大招牌来完美这个“皇帝的新装”。虽然如今北京怎么也算得上是个华语音乐中心了,但是很明显华语音乐现在仍是以港台音乐为主导地位。关于这个我们有着太多先天因素的不足,以致于我们的流行音乐在摇篮里就“吃不是奶,用不上尿布”。

  曾经有过的一个比较,内地歌手朴树和新加坡歌手孙燕姿同在2000年出道,截止到 2006为止,朴树只发行了《我去2000年》《生如夏花》两张专辑,而孙燕姿从最早《孙燕姿》专辑一直到《完美的一天》专辑一共不下十几张唱片,这种“量”的比较一下子让人们陷入内地音乐先天自我供血不足的泥潭。

  2006年的乐坛结束了,我们拿不出什么来盘点,乐评人闲下来的时光可以多聊一会天,多跑跑卡丁车去了。(杨群\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锦瑟华年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