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厦门晚报:古典音乐可以这样“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4日14:40 厦门晚报
乐器是用来“play”的,翻译成演奏乐器时,有严谨之气;说是吹、拉、弹,讲求具体而客观;但若提及“玩”字,倒扩展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一下子觉得乐器形象鲜活许多,客气没有了,亲近感却强多了。 最近没听着什么需要正襟危坐的音乐会(当然那样肃穆的感觉也另有天地),却因为厦门爱乐乐团4月初要办重奏音乐会,听到乐手们合作的四重奏、五重奏。而本月厦门还要办双钢琴赛,一对对高手正练得如火如荼,前天听一场排练,一样感受良多。 音乐一响,无需语言。午后,爱乐乐团的几位弦乐手在舞台上围成小半圈坐下,没有一句话,左手边的小提琴手轻挥琴弓起拍,所有人手落音起,一瞬间原本静寂无声的音乐厅里溢满了音乐,是舒伯特的著名作品《死神与少女》。耳朵若是贪婪,这时既可以听已交织在一起的音网,也大可以听演奏者怎么去聆听对方。在这样协作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确定的对方演奏中得到即时创造的乐趣。 这即时玩音乐的乐趣,绝不只有以即兴演奏为标榜的爵士乐队才能得到,古典音乐虽有既定乐谱,但只要配合上细微改变,就别有洞天。10年前的厦门,弹琴者不过多是自己弹别人听。近几年借着几位业内名师的推动,学钢琴的开始找来搭档四手联弹或者弹双钢琴,学大提琴、小提琴的则寻觅来重奏谱子练上了。当几个人开始因为同一首乐曲坐下时,他们的乐趣其实也因为不再单打独斗而弥漫开了。 前天见到的弹莫扎特双钢琴奏鸣曲的一对备赛选手就很有意思,弹至一半,两位突然同时停下来,又同时说了一句“这遍太闹腾,不对不对”,完全没有对过台词,却默契成这番,搞得我们听众几个不禁莞尔一笑。既而重新演奏,两位选手明显同时转换了演奏的风格,而且哪怕是听众,也感觉到他们的互动使得此次演奏渐入佳境。一曲奏毕,听者乐,弹者更乐,在那感慨互相带来的灵感。最神奇之处,应在这种互动,只在音乐中完成,不需要额外的语言,连视觉上用眼角余光看对方都不需要。 想想无论是玩音乐还是欣赏音乐,在我看来都只与听觉真正相关。因而从不把花里胡哨乱扭腰肢拉两把电子提琴弄出来的东西当作音乐,充其量不过是场过眼云烟的Show。真正的好音乐,闭上眼后感知得更清晰,远远大过看到的一切。 文/晓云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