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东方早报:“黄小茂离职事件”的唱片业解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04:13 东方早报
华纳唱片内地总经理黄小茂离职事件在业内引起一阵喧哗 CFP图 有关华纳唱片内地总经理黄小茂离职事件,在各界一片喧哗声中,昨日华纳音乐就此事向全国媒体发表公开信。信中称黄小茂并非离职,而是转任公司顾问;并就大量媒体评论该事件加速了“四大(环球、EMI、SONY&BMG、华纳四大唱片公司)沦为驻京办”的说法予以了否认。 回头看,在大量媒体一边倒的“沦为驻京办”声音中,让人质疑的是,难道内地音乐必须在“四大”扶持下才有喘息的机会?或许这只是一个被放大的人才流动事件?有圈内人在接受采访时大胆评价:“‘四大’在内地的公司都是怪胎!” “四大”内地版出身错综复杂 随着内地音乐市场越来越受重视,国际唱片公司除了想要在内地推广其海外艺人在内地的唱片发行外,还希望借助发掘本土艺人把握住市场的话语权。因此早前如前SONY、华纳等唱片公司,在进入内地市场初期,旗下曾签约了大量优秀艺人,如华纳旗下的那英、孙楠、朴树、叶蓓、老狼、金海心等,前SONY唱片旗下的陈明、王子鸣、满文军等,给内地唱片公司造成过一定影响。 不可否认,“四大”的高层们的确有创造内地原创乐坛辉煌的梦想,但也必须明确“办事处”的职责———执行海外唱片在内地的发行、接待海外艺人到内地的宣传等。随着“四大”内地艺人数量的减少,“办事处”的身份越来越明显,甚至宣传窗口这一职责也在慢慢萎缩,如某“四大”之一公司工作人员曾不止一次告诉记者,“关于某台湾艺人,我们也在等台湾公司的说法,在此之前,我们不敢发言,要不你直接问我们台湾公司的同事吧。”据悉,签约“四大”的某些内地艺人,其实只是自费歌手,看重的是“四大”的牌子,钱则是自掏腰包。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四大”在进军内地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话语权,许多分公司、厂牌或者合作公司的背景都错综复杂,有些与“四大”合作的内地公司甚至本来就是“四大”公司亚太区高层个人投资设立,所以会随着高层的流动而流动,然后再层层脱壳,甚至消失。因此他毫不客气地点评,“‘四大’在内地的公司都是怪胎!” 本土唱片公司开始抗衡“四大” 事实上,随着黄小茂离职所引起的业界“地震”,主要是因为业界对“四大”对内地音乐的扶植给予了过高的希望。难道内地艺人不签“四大”就会前途渺茫?难道“四大”不投入对原创音乐的培养,将会间接导致内地原创音乐越来越大程度的毁灭? 内地原创音乐领军人物宋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近年来原创音乐的创作者数量并没有减少,音乐品质也没有下降。”以颇受业界争议的“选秀”为例,尽管层出不穷的炒作事件和歌迷的狂热,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一些前辈的地位,但宋柯认为这是好事,“大家都知道内容才是更重要的,无论你拥有怎样的人气,最终还是必须回到音乐品质上。而且这些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全民的兴趣以及对音乐和创作的热爱,这都是值得尊重的。” 宋柯认为,相比之下,目前内地乐坛所碰到的问题,关键在于传播方式的改变。“新媒体技术下的音乐传播方式,怎样才能成为唱片公司、歌手、创作者以及消费者多方赢利的渠道?这是目前业界所面临的新问题。由于没有前例可寻,所以大家都在摸索中进行。”而且在这过程中,反而是本土唱片公司更有竞争优势。2005年底,太麦获得了著名风险投资商软银投资基金高达1000万美元的投资;许晓峰离开华纳入主的创盟音乐也曾获得A8音乐和IDG的投资,成立了创盟音乐;SP公司华友数码传媒公司更是一口气投资了华谊兄弟音乐、北京鸟人艺术推广有限责任公司、飞乐唱片等。 如果说传统的“四大”在海外的销售网络以及雄厚的唱片投入曾是对内地原创音乐的诱人条件,随着传统唱片业的不断萎缩,以网络、手机下载等为主的新媒体技术音乐日渐成为主流,也为内地原创音乐提供了更为便捷、更为庞大的推广平台。比如刀郎、杨臣刚、庞龙、张振宇……或许从传统唱片公司的角度,当他们还在默默无名之时,为他们发行唱片是一件比较勉强的事情,但随着网络的快速传播,他们也一夜成名。光一首《老鼠爱大米》,便拥有广东话、英文、日文等多种版本;庞龙的《两只蝴蝶》更曾创造单月彩铃下载量500万次的纪录。用宋柯的话来说,“内地原创音乐只会越来越好。” 记者 李懿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