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新京报:海豚出没注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09:05 新京报
作者:黄维嘉 无论是HighC时代,还是海洋哺乳动物猖獗的E6崇拜,音高始终是音乐消费的一个快速而有效的标签。为了沟通的便利,人们将复杂的艺术表现和听觉感受异化为一个数字,一个频率。 而听众更像是个便携式收音机,调整着耳膜频道,追随着消费的电波。 张靓颖(blog)秀出了海豚,马海生(blog)牵来了海马,王栎鑫(blog)也勉强遛了一下海豹。现在他们的祖师爷来了。 Vitas来到中国,他看到的将是一片已被张靓颖们驯化的土地。风格多样的选秀潮早已将这一音乐特技介绍给公众,而在粉丝们的网络研讨和KTV的实际操练中,“海豚音”已经演变为一个高超音乐技艺的符号。它将复杂的听觉体验,简化成对音高、音频的绝对崇拜,从而有效地成为公众的谈资。 2005年《超级女声》五进三的决赛场上,张靓颖演唱了一首蜜妮·莱普顿的《loving you》,三次飘忽的超高音炫技表演,让“海豚音”这个名词进入了公众视野;2006年的《我型我秀》中,马海生凭借一曲Vitas的《海啸》成功复活;今年《快乐男声》的王栎鑫又是以Vitas的《opera NO.2》引起关注。海豚音成了屡试不爽的选秀锦囊,可见其对公众选票的号召力。 对未经过声乐训练的人来说,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高音部分喉头发紧、气息上浮,因而遭遇卡壳。这显然比低音部分的处理失当更容易被发现。相反,一个高手必定因其对气息的良好控制,而能驾驭相对宽广的音域。于是,超高音在生理上便对公众产生强烈的震摄力。好在千百年来借助声音器官的体育锻炼,大部分先天条件并不突出的人也能拥有比较科学的发声方法。但这显然不是歌唱的全部。经常会有网友发帖称,已能飙到《lovingyou》最高音那样的高度,只是无法控制旋律的起伏,令人哭笑不得。 谈到对音高的关注,不得不提到早些年对“三高”和“HighC”的狂热。“三高”是一个很符合中国日常生活逻辑的表达。它的潜在逻辑是,多明戈、帕瓦罗蒂、卡雷拉斯三人代表了世界男高音的典型水平。 这就跟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三大件”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水平的标志一样。“HighC”的狂热随着“三高”组合的世界巡演遍布全球。 与HighC一样,海豚音也是音高崇拜的概念化形式,但它的命名更为生动。前者点出了音高的实质———小字三组的C.后者则象征性地用高频的海豚叫声意向替代了单纯的音高规定———一般认为是E6至G7.它形象地强调了音域超出常人这一点。而海豚轻盈、聪颖的传统形象也被融入这一充满感情的命名之中。 而嘲讽拙劣歌手的时候,评委更愿意使用一个戏仿语———“海豹音”。联想到它在陆地上笨拙的行进方式,连没听过海豹吼叫的人也会心生厌恶吧。 无论是HighC时代,还是海洋哺乳动物猖獗的E6崇拜,音高始终是音乐消费的一个快速而有效的标签。为了沟通的便利,人们将复杂的艺术表现和听觉感受异化为一个数字,一个频率。而听众更像是个便携式收音机,调整着耳膜频道,追随着消费的电波。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