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崔恕:大学生音乐节 只有致敬是不够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19:17  新浪娱乐

  在林林总总的选秀中,“伊利优酸乳2007大学生音乐节”似乎是唯一一个强调音乐性的,上周五晚,“伊利优酸乳2007大学生音乐节”举行了第一场20进14的“音乐夏令营”。高晓松袁惟仁(听歌,blog)坐镇评委,主题乃是“向校园音乐致敬”

  校园音乐,是我喜欢而且崇敬的,在现在这样一个音乐变得急功近利的时代,确实是需要发扬和歌颂的,但是,只有致敬是不够的。

  整场夏令营全部由各种各个时期的校园音乐的翻唱作品构成。

  在比赛中,高晓松不止一次的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些人没办法理解原作品的内容,并不是在歌唱,只是在唱歌而已。

  当然,歌里唱的不是他们的青春,他们如何理解。

  也许,青春还是有些共通的东西,音乐是感情,不是科学。我们无法计算当代的大学生比当年的大学生少了多少克的风花雪月,少了几毫升的社会责任,所以无法把上一代的作品里的内容强加于他们,也许有的刚好跟自己的风格和性格吻合,有些则刚好不然,他们都没错,因为都是真实的。

  唯一的办法,听他们的原创。

  致敬只是过去,原创才是未来。

  但是,他们有原创吗?我之前曾有幸跟着这个活动去过几所专业的音乐院校进行海选,发现每十个人里,大约只有一个人是拿着自己的原创作品来的。而这些作品,大部分也都称不上完整。我上半年也参加过一场以乐队为主的大学生音乐选拔,这里面原创的比重高一些,但作品也是很参差不齐。印象中大学生音乐节中的热门选手杨雄当时也带领一支乐队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因为作品还不错。

  虽然都是原创,能留下印象的作品真的不多,当代大学生的原创能力可见一斑。

  从我这两年看过的大学生作品中,内容空洞,词不达意,模仿的痕迹太重,看得出来深受当下流行音乐的影响。归根结底,也许是功利心使然。

  做音乐,不单纯是为了表达,而是为了做音乐而做音乐,为了出名而做音乐。诚然,现在流行市场上确实充斥着众多急功近利的作品,但是我们对大学生作品的期待不是这样的。

  致敬,是为了传承,但是不能只是传承作品本身,创作力也应该创承,人文关怀也应该传承,作品断了线,原创力量薄弱了,乐坛自然不会发展,更不用说所谓第三次浪潮的实现了。

  每一次音乐浪潮的背后,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都积累着大量优秀的原创作品,在那样一个大环境中,众多作品互相影响,大家的创作灵感互相激发,整个的创作水平才能更加提高。叶佳修时代和高晓松时代的作品固然优秀,有些仍然适合现在大学生传唱,但是他们一定是需要自己的东西的。

  回到当天的比赛,还有一个环节令我诸多联想,唱功被袁惟仁称作“完美”的刘雨潼(blog)止步14强,当场以“市场不是由评委决定”为由表示对评委的不满,然后,刘雨潼自顾自的唱了四句自己写的《暖手》,于是这首歌成为了当天唯一一首原创作品,他半带不忿的说,“这首歌我不会给任何一个评委评判的机会。”

  我行我素,也算是一种当代年轻人的风格吧。崔恕/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