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徐沛东总结本届流行音乐节 十年成就本土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9日02:00  北京娱乐信报
徐沛东总结本届流行音乐节十年成就本土化(图)
流行音乐节

  北京国际音乐节至今已走过了10年,它获得的艺术成就及在中国音乐史上所产生的作用有目共睹。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作曲家徐沛东表示,北京国际音乐节不但是我国在本土举办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音乐节,同时也在强力推介中国音乐家和中国作品方面卓见成效。

  首个本土国际化音乐节

  从我国在1956年8月最早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到1960年的“上海之春”和1961年7月的“哈尔滨之夏”,徐沛东回顾了我国举办音乐节的历史。他认为,北京国际音乐节是我国在本土举办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音乐节。他说:“首先,它有一个自己专属的、艺术总监领导下的常设机构,而非国内其他音乐节临时搭班的惯例。长远的眼光有利于科学合理制定长远的规划,有利于持续能动推进长远的作为。这大概可以称作国内最早和惟一的音乐节常设机构。其次,它坚持‘艺术至上’的精神,在演出的阵容、节目的安排,从整体到局部,全有既定的标准,一开始就站在高端起点。”

  10年成就超越过去50年

  徐沛东说,从1998年第一届开始,音乐节从境外邀请名团名家,有些项目已和国际社会的音乐“现在时”相当接近甚至完全“同步”。音乐节推出的新创作品、委约作品、首演作品和独立制作等项目,有效缩短了中国与世界在艺术创作领域横向类比的差距。这就使“艺术化”的音乐节同许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商业演出有了本质区别。

  他认为,北京国际音乐节这10年展示的艺术成果,恐怕会超过过去50年音乐演出的总和。走上北京舞台的国际顶级大师,引进开发的国内首演作品,从数量到质量,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纪录。它使中国音乐爱好者真正开始进入国际社会音乐传统的轨道。

  中国音乐作品受到重视

  徐沛东认为,北京国际音乐节在国际化和本土化并重上做得很出色,强力推介中国音乐家和中国作品卓见成效。据了解,第四届谭盾作品音乐会“一枝独秀”,第五届“一炮双响”,同时推出叶小纲和陈其钢两套个人作品音乐。音乐节独立制作的“中国当代歌剧之夜”,开国内歌剧演出市场风气之先,将国外音乐节委约的中国作曲家原创歌剧搬回国内舞台。如果不是这样,国内观众想要现场听到郭文景在荷兰现代艺术节出世的《狂人日记》、在英国伦敦歌剧节诞生的《夜宴》及温德清在日内瓦莫扎特乡村音乐节落地的《赌命》,尚需漫长的等待。

  徐沛东说:“音乐节还为我们民族传统戏曲安排特别席位。如首批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牡丹亭》和《桃花扇》,最具国粹精华的交响京剧《杨门女将》,最具地方特色的潮州音乐等,音乐节都为其举办过专场。”(信报记者 张学军)p>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