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金兆钧:飞吧我的中国 记《神州颂》交响音乐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23:22  新浪娱乐

  认识王益先生有几年了,那时只知道他是个金融工作者,当然和我们认识是因为音乐——那时,他已经写了不少歌曲,并且和不少明星歌手合作过。说起为什么写歌,他说起一次旅行中的感受,具体细节我已记不清,只记得他有点不好意思但却很决然地说:那正是一瞬间的感觉,使得他产生了提笔创作的冲动。

  后几年来,断断续续见过几面,知道他仍然坚持创作,只不过听过他正在创作交响合唱,确实有点吃惊。

  此后就听说《神州颂》公演并反映不俗的消息。直到6月28日,才得机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听了这场交响音乐会。

  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我想一般媒体上常常误报为交响乐是不很准确的,节目单上的“交响合唱”则比较到位。

  当然,交响合唱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贝九”只是在第四乐章加入了合唱,合唱在这里是交响乐的补充。《神州颂》则应当说是把合唱加以交响化的做法。

  合唱交响化也有不同的形式,有的作品是合唱本身创作就从交响思维开始,《神州颂》则是交响化手段为合唱本身服务,或者简单地说,交响思维引领下的交响合唱更多地以纵向的和声为主,《神州颂》则是以旋律为核心进行。

  这部作品由五首歌曲结构为四个乐章,实际上没有人声的第二乐章的核心仍然是一首歌曲,只不过完全由器乐表现,所以应该说实际上是由六首歌曲组成。

  在我听来,《神州颂》最大的特点是它是一部依照不断推进的激情构成的交响合唱。一般而言,交响合唱各乐章当中应当具备相当的对比,而《神州颂》除了第二乐章也就是纯器乐乐章运用了较明显的对比手法,其余三个乐章几乎都是以明朗的、激奋的情绪不断盘旋而上,所以听去有如攀山,虽间有草木葱茏、高山流水,但总的感觉是一气而上,终至于一览群峰。我想这种明朗的色调和澎湃的激情会是不少普通听众很容易受感染的因素。

  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交响合唱可不可以通俗化?一般而言,合唱常常会誉为声乐艺术中较高艺术境界,交响合唱则可能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是否也可能如《神州颂》这样,以旋律为中心,以交响乐手段的介入达到既达到宏大叙事的气势,又不令人由于手段和技法的繁复高难产生距离感呢?《神州颂》至少从演出效果上看还是颇为成功。特别是最后的合唱《飞吧,我的中国》甚至应用了流行音乐的写作方法,即不断重复和强化歌曲的B段,这一主题又相当的简单明了,所以最终一定能引发观众的应和,达到“和者数千人”的“下里巴人”式的效果。

  王益先生是一个非职业创作者,在我看来,《神州颂》的创作与其说是一个音乐爱好者的求索,毋宁说是他人生激情的自由释放。当然,我听过王益先生以前的歌曲创作,他的人生激情除了带有个人的生活感悟和情感迸发,更带有一种宏大感、使命感。《神州颂》的立意在于“百年”国运兴衰,在于未来的民族复兴,因此就带有了强烈的激情,而且是洋溢着极大乐观色彩的激情,恐怕这就是这部作品的基础。

  确实,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历史时期,共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是我们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古人说“乐者和也”,创建和谐社会,音乐当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王益先生的《神州颂》应该说是他发自内心的尝试和努力。这种尝试和努力对当下的音乐创作应该说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当然,在我听来,《神州颂》也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第一就是前边所说,整个作品绷得有点紧。交响音乐这种形式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正反合”的逻辑在音乐中的体现。或者简单地说,它需要对比。《神州颂》由于以歌曲为中心加以交响化,则整体合唱整体的设计就需要注意调整,以达到情感的丰富化和总体效果的戏剧化。

  第二,我以为作为交响合唱来说,整体比例上还可以给器乐部分更多的表现空间,以使作品添加更丰富的色彩。

  第三,我觉得从整体音响上说太密太重,不妨有所削薄,也就是“空白非无画,空白即画也”的道理。

  一部音乐作品的生命,归根到底由听众决定;一部音乐作品能够具备长久的生命,也在于创作者、表演者的艺术修养。《神州颂》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上演成绩,我希望王益先生与参与创作和表演的艺术家们对《神州颂》精打细磨,更上层楼。金兆钧/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