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品购物指南:英雄不死 只会慢慢老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17:10 精品购物指南
崔健 慵懒的神情、大大的眼袋,崔健(听歌)总是这样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当然,他从来不会忘记戴上那顶有红色五角星的帽子。事实上,他本人就是那颗红星。一年半前,本报曾经对崔健进行专访,时值中国摇滚20年。当时的崔健一走进排练室,立刻显现出如同顽童般的状态。只有音乐才让他如此兴奋。在今年1月5日的演唱会上,崔健还是那样激情四射,现场观众近乎狂热的表现似乎也验证了“英雄不死”的论调。只是,从当初连唱10首歌不停歇,到如今唱两首歌就得喝上一口水,不得不承认,崔健还是老了。 “终于又回到这里了!18年前,我们就是从这儿出发,开始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1月5日,当崔健在时隔多年后再度站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并以标志性语言向观众做开场问候时,人们几乎可以断定,崔健还是那个崔健,尽管他脸上的赘肉已经有了向面口袋方向发展的趋势。 只是,听崔健的还是那些人吗?“在我读大学的时候,老崔来了一次贵阳。那天晚上,听说他要经过校门前的那条路,好多人在学校门口守了一夜。不为别的,大家就是想在老崔经过的时候向他舞动双手。”汪友友点了根烟,仿佛陷入了对上世纪80年代生活的回忆当中。那时候,崔健之于“汪友友们”,近乎神明。 “老崔问大家要听新歌还是老歌,全场毫不犹豫地、不给面子地要求听老歌。老崔够赖的,他不为所动地继续强迫把几首新歌灌入我们的耳朵里。终于到了老歌时间!如果说开头的场面是热闹,现在则有些歇斯底里了。几乎每一首老歌都会让全场观众跺着脚跟唱完,我看到一些人泪流满面。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了,我的心脏是子弹,身体是一支勃朗宁,然后炸膛。”上世纪90年代,尤弋在美国留学。与那些几近忘光的课业相比,他对崔健在海外举行的演唱会印象更深。那时候,崔健之于“尤弋们”,更像一个符号。 那么,今天呢?难以想象,距离1月5日的演出只剩下10天时间时,主办方公布的票房数字却不过百万。当时,这意味着如果不发生票房奇迹,这场演唱会将有一半左右的席位是空的。幸好,奇迹还是发生了。据说,演唱会前,崔健曾经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到场,但现场观众的主力军仍然是中年人。只一个细节便可以了然,当崔健问观众中有多少人是18年前就在这里见过面时,人群中举起了很多臂膀。那一刻,崔健之于人们,犹如一段难以抹煞的记忆。 从近乎神明,到一个符号,再到一段难以抹煞的记忆,与其说这样的过程是退化,倒不如说是“蜕化”——或许今天的崔健更接近本真。 难以想象,与年轻的追星族相比,中年人的狂热毫不逊色,只是方式有所不同——晃荧光棒的少,但众人齐声喊口号的架势却让人有如到了足球场。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和平年音乐会上,崔健穿了一身农装走上舞台,演唱了他的新作《一无所有》。歌曲结束,被震撼的观众起立鼓掌。22年后,当崔健吼出那句“我曾经问个不休”时,全场又爆发了如雷的掌声、喊声、跺脚声,这场面让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原来,如同物质不灭,激情只会转移不会消减。年纪大了,爱听舒缓一点的音乐,于是,崔健的歌更多的是一种情结,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一块红布》过门的电声、《最后一枪》里的小号,一样的浑厚,一样的悲壮,上世纪90年代的忧伤伴随着激情和轻狂。当年,人们就是在这些歌中渴求着去感受热血,感受振奋和激励,也渴求着去体味崎岖、沧桑、忧郁,还有哀愁。人生一去几十年,当年的姑娘小伙儿已经不再需要从歌词里去揣摸人生了。 现在,崔健是一段历史,每个听他的人都是历史见证人,或者说,他们遭遇了历史。 当然,崔健也随着时代在进步。他还是那么“敏感”,他的歌还散发着时代的“味儿”。难以想象,47岁的崔健会给演唱会带来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比如开场的桑巴鼓团表演、年轻人跳着现代舞伴舞,还有重新做了编配的老歌。也许,现在的“80后”更愿意把他当做一个产量不高的歌手来评判、欣赏,而不再是旗帜。精神上的力量被削弱了,这不是谁的错,而是这个时代的病。 “中国的摇滚乐是炒出来的,是媒体上的一种文化,并不是真正的听觉上的文化。也许在北京的各种小地方才会有地下摇滚乐表演,摇滚乐现在是现象,还没成为文化。”崔健说。但他不知道,他自己已经早于中国摇滚乐成了一种文化。 本报记者 祖佳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