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红网:余秋雨的点评,精彩正在追问处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09:23 红网
作者:印荣生 两年一度的青歌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青歌赛的批评文章频频见诸于报端。笔者注意到,这些批评,笔墨多集中于综合素质考试这个环节,而尤以批评余秋雨(blog)的文字居多。当然,这些批评有的是中肯的、容易让读者和余秋雨本人接受的。但有的批评就有失公允甚至有“抬杠”之嫌,近日一位作者在报上撰文在批评了余秋雨的点评追问太多、冗长、卖弄、啰嗦、喧宾夺主之后,作出了一个令人难以信服的判断:“不要说下面与他一样感觉良好的评委会烦,甚至全国人民都在等他———‘什么时候说完?’”这样的批评就显得不太厚道。 青歌赛之所以能够吸引亿万观众,据我了解,一个很重要的看点就是综合素质考试,特别是余秋雨的点评。我以为,余秋雨的点评沉稳而不失幽默,严谨而不失流畅,侃侃而谈,风度翩翩。他的点评是得体的、恰到好处的。我没有从评委的表情里看到厌烦,作为全国人民(看青歌赛的人民)的一分子,我也没有急着等余秋雨说完。相反,我听着余秋雨的点评觉得时间太短、不“解渴”,有这个感觉的观众大概不在少数。 与往届相比,在本届青歌赛上,余秋雨的点评增加了追问的量,我觉得这是本届大赛的一个可喜变化,余秋雨也由此惹来了不少麻烦。余秋雨认为,如果选手是在赛前参加培训或只是死记硬背答案,并不了解题目当中的知识,综合素质问答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果这种现象再放任下去,他就失去了每天给大家点评的意义,那他就要退出青歌赛,也会建议组委会取消综合素质问答这个内容。 歌手的综合素质,靠的是歌手平时的日积月累,“习歌”不忘“习文”,才能以文“化”歌,使歌唱艺术不断进步、日臻完美。从这个意义上说,歌手对歌唱艺术的很多领悟都是功夫在“歌”外的,靠死记硬背可能会拿到高分,但这个高分却不一定表明歌手的综合素质就很高。一位歌手可能面对诸如“中国四大名著”的题对答如流,但如果歌手并没有通读过“四大名著”,答对了又怎样呢?还有些题目,歌手是蒙对的,这就失去了意义。余秋雨的追问,追出来的正是歌手只知“皮毛”未知“骨肉”的尴尬。这样的追问,就追得很有必要。尽管,回答追问的对于错,不影响歌手的既得分数,但这对歌手和观众都是一个导向:亮出货真价实的素质来。再者,这一追问,真假毕显,平时注意积累,答得好的歌手,还能得到来自全体评委和观众的“印象分”。 追问之下有尴尬,也有喝彩。使歌手尴尬,为歌手喝彩,都是一种激励,区别在于,一个是反向的,一个是正向的,但都具有积极意义。余秋雨的点评,精彩正在追问处。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