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卡拉扬--那个音乐的独裁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09:39  新京报

  作者:张璐诗

  4月5日是指挥家卡拉扬的100岁诞辰。卡拉扬在乐界的余响,对于国内许多人而言,就是那个“标准照”里眉目深蹙、双手魔幻地定格的沉思者。但对于真正在意卡拉扬的人们来说,那是一个执掌柏林爱乐长达30多年的独裁者,甚至是迅速摆脱了与纳粹的历史瓜葛,畅通无阻地成长为相当于“欧洲音乐总监”的角色。当卡拉扬于1989年去世时,大众媒体惯性“厚道”地做盖棺论定,而暂且一笔勾销掉他作为指挥家被乐手诟病的“霸权”所为,以及作为名人的乖张做派。近似的一个新鲜例子是帕瓦罗蒂:欧亚一片高调“一人一个时代”的唱赞,而“忘了”歌王晚年在都灵冬奥会上的“假唱”行为、以及同样存在的“霸气”行为。

  有人说,没有霸气就没有柏林爱乐的辉煌。固然,卡拉扬秉承了德奥领袖的“铁血政策”,明称自己是“独裁者”。在他任期之间,团内没人敢跟他顶嘴。他将柏林爱乐打磨成了一支古典乐特种兵———统一且几乎无可挑剔的音色,心无旁骛的风格。这股力气,确实冲上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乐团巅峰。但无瑕的声音,同时也被批评家与观众认为缺乏灵魂与戏剧性。大概是这个原因,卡拉扬诠释音乐戏剧大师瓦格纳的作品,一向缺少说服力。

  可是辩证的观点随时都需要。如今的柏林爱乐,乐手换了一大批,指挥也换了好几任,不过卡拉扬时代的底蕴依然存在———那是如同从地心出来的音色。而较之于卡拉扬时代,乐团还多了从前缺乏的东西:活力。也许前些年当英国人西蒙·拉特接任柏林爱乐时,他立即成为了传统目光的众矢之的。但到了今天,西蒙·拉特不断开拓新曲目,让二、三世纪前的曲子以不同的姿态“重生”,他带领下的柏林爱乐所得到的认可已逐渐盖过了质疑。这时的柏林爱乐,也许不再是独一无二的世界顶级,但它的声响更人性。而当柏林爱乐及其总监不再垄断乐坛时,也意味着一茬茬优秀乐团及一批批指挥家、音乐家有了更多被世人注意到的机会。

  让我们继续辩证地去看:卡拉扬,帕瓦罗蒂,乃至加上一个罗伯-格里耶,都曾位居业界“德高望重”的“大佬”之位,他们是行业的标杆;但也都曾令多少同行深有“夹缝中求生存”的痛苦。当他们庞大的身影倒下之际,在一段时间之内仍会继续影响业界的方方面面;但一段时间之后,满地新芽将撇除阴影,拔地而出;或者各位艺术家得以抛却过高的标准———如老帕所树立耀眼的艺术与商业成就“双馨”,而无负担地走自己的路。无怪乎卡拉扬之后会有柏林爱乐的乐手松一口气:“摆脱了独裁者的狐臭”;也无怪乎前段时间来京的法国作家葆拉会忽然激动起来:“新小说的阴影终于过去了”。

  所以卡拉扬值得纪念,因为他将是乐界上独一无二的人物,就像哲学史上只有惟一的尼采;也因为他为古典音乐的诠释打下了底蕴深厚的基础,这种传统值得柏林爱乐去保留,也值得其他乐团借鉴。当然现在奥地利人又借故办“卡拉扬年”,就像办“莫扎特年”那样,音乐变成符号,贴在棒球巧克力马桶上。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卡拉扬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