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李健歌声如地震后的第一个电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09:33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李健歌声如地震后的第一个电话(图)

李健在演唱会上

东方早报:李健歌声如地震后的第一个电话(图)

《想念你》专辑封面

  记忆好像黑白默片,恐怖的晕眩、随人流疾走、阳光下的恍惚,忽然想起给远方的父母打电话报平安。无法接通的忙音中,泪水终于决堤,原来已经太久没和他们亲近,原来我早已厌倦了在这座城市的生活。不知最近为何狂爱李健(听歌)的歌声,深夜关了灯通过CD安静地听,浸在音符的洪水中,我明白了,有些东西并不因为你的忽略就消失,就像地震后的第一个电话,自然而然,根本不去想。

  在这个喧嚣得令人耳聋的时代,再有价值的声音,如果自己不挣扎着发出来,都会淹没在周遭的轰鸣中。李健的纯净和沉静还能让人听到,几乎是个奇迹。1990年代初的校园,尤其是我所遥望的北大、清华就是这片美好的星空,那些怀抱吉他浅吟低唱的歌手们,就像这繁星一般,随时要点燃思想的火花。那些个个都是才华横着溢竖着流的学生的嗓子里随时会蹦出让人触动心灵的美妙音符。李健就是从这有着深厚底蕴的环境中走出来的,他的歌能触动大家的心灵就不足为奇了。

  李健,1974年出生于哈尔滨,父亲李九良是黑龙江省京剧院武生。读初中时妈妈用两个月的工资给他买了一把当年最好的红棉吉他,让他高兴不已,李健说当时哈尔滨的吉它教师都很专业,现在能弹得一手好琴多亏于此。五年前离开正在上升期的水木年华(东方早报:李健歌声如地震后的第一个电话(图) 听歌 blog)而单飞,之后,他推出了《似水流年》、《为你而来》、《想念你》。三张专辑中的歌与从前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依旧是简单的编曲、平实的旋律,不过他的触角变得现实和勇敢,不再和电影、书籍有关,很多歌是在行走中完成的。音乐上,和郑钧(东方早报:李健歌声如地震后的第一个电话(图) 听歌 blog)合作的《为你而来》有很多大胆的尝试,风格比较游移,但仍出现了《父亲》、《向往》等李健品质的金曲。到了第三张,李健的旋律更练达,剔除了一切无必要的尝试。系统学习古典音乐、苦练钢琴和大提琴的他,不愿意再去趋奉别人的口味,“我拒绝R&B、POP,那不是我们骨子里的东西。音乐不是时尚标签,大家也没必要都和美国人一样,文化上应该有节制。我现在听的还是十年前爱听的那些音乐。”

  《想念你》,是新专辑的名字,也是李健自己最看重的一首歌。这首歌是李健在2006年6月父亲去世后一周写的。而上一张专辑中,就有一首感人至深的《父亲》,李健说其实那时候父亲虽然外表健康,但可能已经病了,只是还没有被检查出来。“是冥冥之中的感应吧。那天我一个人去北海公园跑步,看到夕阳西下,突然莫名伤感,想起了父亲。”李健在《父亲》里写:“你,为我骄傲/我却未曾因你感到自豪……原谅我从未给你长大以后的拥抱。”而到了《想念你》,对父亲的思念结晶成了一幅宁静又瑰丽的死亡画卷,“生和死很像河流和大海的关系,大海终止了河流,又接纳了它。”对逝者的追寻,是李健音乐忧伤的底色。

  李健没有什么标签,他也不是一个被乐坛包装得模糊掉个人特质的歌手———反而是他的强烈的个人风格,与内地乐坛现有的几套流行的音乐产品路子都不相似。而以内地乐坛现有的宣传手法或者宣传智慧,又无法用一种合适的手段把李健的个人特质传递给那些可能会喜欢他的人。入行这么多年,一番心血都给了音乐,可李健却始终处在不上不下的位置,相比起来实在寂寂无闻,但李健处之泰然:“我的歌迷的确不多,可他们都会去买我的专辑好好听歌,一听到我要办演唱会也都赶着要来。与其有十个人去捧你的人,不如有一个人真心欣赏你的歌。”甜菜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