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曲家陈乐昌:流淌在心中的旋律(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19:26 中国音乐报
陈先生在繁重的教学生活之余,间或有新作问世。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诗《赛乃姆狂想曲》、《敕勒歌》、交响序曲《春满海河》、《塘沽》交响曲和两部钢琴协奏曲。另有普及交响音乐知识专著《走进圣殿》和传记《肖邦》出版。其中2004年为纪念天津建卫600周年而创作的《塘沽》交响曲在天津,尤其在位于滨海新区的塘沽有较大反响。这部作品以塘沽“渔民号子”为主题,由“沧桑”、“热土”、“英魂”、“起航”4个乐章组成,形象地反映了塘沽历史变迁和现实生活。为了创作这部作品,陈先生历时半年先后3次前往塘沽,感受塘沽的人文景观和时代变迁,阅读大量历史资料和民间音乐素材,最后仅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创作完成。 陈先生是这样评价自己和自己的作品:“我的作品不可能成为经典,如果不被叫做文化垃圾,而能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基底填充物,我就已经感到幸运和高兴了。” 他认为,所谓的大师和经典作品一般都出现在动荡的社会里而有人不放弃寻找幸福的年代。现在的社会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生活的快节奏和急功近利的态势,致使人们都为自己的生存和前途而奔波。自己出生在这个年代,不论自己才能如何,都不可能创造出文化经典。总有一天,历史会重新到达产生大师和经典作品的时代。假如因为这一代人现在不够努力致使文化传承中断,延误了后世大师的出现,那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罪过了。 孜孜不倦教书树人 作为一名作曲教师,陈先生却声称自己对待学生非常不严格。在他的课堂上一切显得非常自然放松,当学生疲劳时,允许随时到走廊转转,当学生肚子饥饿即可把教室当“饭堂”,当学生困了亦可趴着迷糊一会,这时他会把讲课声音压低一点。。。。 陈先生认为,大学的教育更多地是一种“海棉式”的吸收,而不是灌注。所以,在他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每位学生自身的优势。正是这种生动而富有内涵的讲学,除全勤的学生外,还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蹭课者。 他常常教导学生“你们的作品都应该具有你们自己的个性。” 他认为,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都像这个老师,是一种教学的失败,学生应当保持自己的特色。正如孙悟空在学架云时,师傅并不是教他一种规范的姿势,而是在保留猴子个性的基础上,让孙悟空学会了筋斗云,有了孙悟空独有的驾云姿势专利。作品的创作风格应该同时具备新颖性、可听性、民族性和作曲家个性。 面对学生创作的作品或演绎大师的作品时,陈先生的态度其实非常严格谨慎,他说:“学生的作品在乐谱的抄写上不允许出错。同时要有感动,首先是感动他自己,再则要感动我,最后是感动听众。” 他认为背熟总谱,分清结构,弄明白声部的出入,这只是谱面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用“以己度人”之心,来揣摩作曲家的原意。 基于十几年的勤恳耕耘和潜心思考,陈先生培养了黄飞(厦门大学)、杨恺(天津音乐学院)、崔喆(哈尔滨师范大学)、谢飞(新疆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的教学骨干和音乐人才。此外,他还发表了学术论文《中国音乐院校音乐理论教学体系应当改革》和《中国音乐“润腔”手法在提琴族乐器上的使用技巧》。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陈先生笑呵呵地说道:“要退休了,我为没有在教学中出现失误受处分和被批评而感到高兴。”这也表现了他在教育方面的谦虚谨慎而又积极负责的态度。 可以预见,在音乐艺术的教学、创作道路上,陈乐昌先生依然会乐观前行。文/华有岳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