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陈继续:琴缘一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19:29  中国音乐报

  陈继续,他曾任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一九六二年他毕业于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获演奏家和教师文凭,受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缪天瑞、副院长王莘的邀请,在天津音乐学院任教至今;他的学生还多次在国内外不同类型的比赛中获奖,他就是陈继续。

  牵手小提琴

  陈继续的提琴生涯开始的很有戏剧性,用陈继续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山沟里的孩子怎样与贝多芬挂上钩的呢?陈继续1934年出生在河北省阜平县胭脂河畔的崔家沟。这里穷山恶水,历来不被官方重视。如果不是当年八路军的到来,可能我们的小提琴界就少了一位让人敬仰的大师了。陈继续10岁的时候跟随张学新离开家乡,加入了群众剧社,开始学习拉二胡,年幼的他悟性极高,对剧社里的各种乐器如二胡、京胡、板胡、笛子等无师自通,不久便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成为了剧社不可或缺的全能。之后的一次战役中,解放军攻打县城,缴获了一些乐器,其中有一把儿童用的小提琴,剧社的领导便把它送给了刚满10岁的陈继续,于是开始了他的学琴生涯。

  陈继续的学琴之路充满了辛酸,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能够温饱都是种奢求,更不用说追求艺术了。解放后仍在部队工作的陈继续曾跟随白俄的托诺夫老师上课,有一次在老师的家里遇到了另外几个学生,他们都是西服革履,看上去应该是富家子弟。刚解放的新中国实行的还是供给制,陈继续一年就一身棉衣,两件单衣,破旧的棉袄有些地方还露着棉花。那些学生看到朴素的陈继续都露出了不屑一顾的表情,陈继续没有说什么,只是投入的拉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继续感慨地说:“当我一曲拉完,托诺夫老师开始向其他人介绍我,他们之间用英语对话,我在旁边坐着,对话给我的感觉是老师赞扬了我。”陈继续受到托诺夫老师的表扬后,那些学生惊呆了,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居然有如此好的技艺,于是纷纷改变态度与陈继续套近乎。这次的遭遇给了陈继续很大的触动,艺术不是有钱人的私有品,它是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陈继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琴,做一名无产阶级的人民艺术家。

  受教众恩师

  谈到陈继续的启蒙老师肖云翔先生,陈继续有些激动,不禁拿过自己的琴比划着,“谈到这段历史我非常地感激他。”那时候的小提琴没有腮托,弦也不全,肖先生便自己找来木头和砂纸,用刀子一刀刀做了一个腮托,,琴弦也是用砂纸把钢丝一点点的磨细。那时候的环境特别艰苦,连一张纸都很难弄到,五线谱也是肖先生用尺子画好,再把谱子一点点的抄下来。当时没有谱架,只能把谱子夹个夹子,挂在墙上。由于平时还是要参加剧社的演出排练,所以陈继续只能在工作空隙跟老师一边学拉琴,一边学识谱。

  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很差,陈继续笑谈说:“我们每天都在克服困难”,然而让他感到最困难的却是没有时间练琴以及乐谱的匮乏,谈到这他一脸期待的说:“那时候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每天能给我3小时的练琴时间和好多的乐谱。”剧社是早上8点钟上班,陈继续6点钟就起床开始练琴,由于怕打扰别人休息,他躲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在琴上夹满了弱音器,声音小的只能自己听见,那时候的冬天出奇的冷,又没有手套,拉不了几行手就冻僵了,只能用嘴巴呼出的热气给自己取暖,厚重的棉衣压的几乎喘不上气来,更不用说一直抬着胳膊拉琴了。为了能挤出更多的时间练琴,中午饭也只是随便扒几口了事。听着陈继续对那段日子似乎“轻描淡写”的诉说,笔者心中早已感慨万千,那代人所经受的磨难是我们现在所无法想象的,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环境的恶劣根本无法影响陈继续对音乐的追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