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星光迷离金曲褪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6日01:29  京华时报

  因为创作了“中国风”的07更新版《青花瓷》,周杰伦(京华时报:星光迷离金曲褪色 听歌)获得了本届金曲奖的“最佳作曲人”和“最佳年度歌曲”。但一个写了最好旋律,唱了最佳作品的歌手,却连“最佳国语男歌手”的提名都没轮到,这就是金曲奖最近几年被人诟病的地方——对人不对事。而一旦颁奖也变得意气用事,自然也就少了许多公允。不过,周杰伦同时凭借《不能说的秘密》获得了流行演奏类“最佳作曲人”和“最佳专辑制作人”奖,不知道这是不是金曲奖的另一种意思——让周杰伦尽早去幕后低调去吧。

  另一方面,金曲奖这几年确实也在找未来的音乐接班人,但可惜的是低迷的乐坛,却无法提供给他们充分的资源,再加上金曲奖有借新人打击老将、以显示自己永远年轻的意思,就更容易闹出笑话。比如今年的“最佳组合”大嘴巴(听歌),别说内地和香港歌迷,就连台湾歌迷都对他们不太熟悉,而他们娱乐嘻哈的音乐形式,恐怕也不会给乐坛的未来带来什么。而“最具潜力新人”萧贺硕(听歌),倒是符合了金曲奖的苦心要求,不过刚出道却并没有一首大热的作品,也正是她音乐上的硬伤。“最佳国语男歌手”则因为周杰伦的缺席而先天不足。“最佳国语女歌手”则同样是几年前的遗传,也说明这几年乐坛的空白,不过蔡健雅(听歌)的获奖,总算是局部维护了金曲奖重视创作歌手的人文传统。“最佳国语男歌手”则因为周杰伦的缺席而先天不足,而曹格(京华时报:星光迷离金曲褪色 听歌 blog)的获奖更让人大失所望,唱歌不如陈奕迅(听歌)好,写歌不如周杰伦流行,未来又不如方大同(听歌)有希望,唯一的理解就是金曲奖想培养自己的派系。

  纵观今年的金曲奖,虽然评委有励精图治的意思,但无奈的是乐坛的不景气造成可选择面的狭小,以及可造之材的匮乏,使得本届金曲奖出现了历史上竞争最“平衡”的奇观,那就是谁获奖都正常,谁都没有出众的实力鹤立鸡群,都是在低迷的状态下互相低迷着,比的不是最优秀而是运气。而金曲奖偏偏不甘心,在局面已经很混沌的时候,偏要搞些小聪明,这就让这届金曲奖有些既混乱又添乱了。

  金曲奖之纵横对比

  作为一个历史并不悠久的奖项,金曲奖能成为华语乐坛的风向标,一则是因为它借鉴格莱美的大而全,多音乐种类的涉及;二则是因为它以国语为依托,而国语毕竟还是华语乐坛传播最广的音乐语种,这也让金曲奖从一开始就超越了历史更悠久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劲歌金曲”;三则是台湾流行乐坛在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的地位,使得金曲奖拥有最大限度的资源可供选择,而在未来能够接替这种地位的,也就只有内地乐坛了。

  而从国际的角度来评价,金曲奖确实无愧于华语格莱美的称号,无论是设奖内容还是颁奖环节,都十足地借鉴了格莱美的成功经验,像2006年力捧胡德夫的桥段,就怎么看怎么有2005年格莱美纪念雷·查尔斯的味道——同样的尊老爱老。而相对于这几年格莱美的新意欠缺,金曲奖之所以没落,更多的问题,还是来自于华语流行乐坛销量机制的不健全、权威统计的缺乏,这才使得许多评委有机可乘,用他们混乱的思维给了金曲奖史上最混乱的时期。

  金曲奖历史

  首届金曲奖于1990年揭幕。前七届金曲奖的评选范围局限在流行音乐领域,从1997年开始,将金鼎奖融入金曲奖,两奖合一后,除了保留原流行音乐部分之外,借鉴了格莱美的模式,将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戏曲曲艺、宗教音乐、儿童音乐和跨界音乐等形式都包括了进来,并且进一步扩大评选范围,接受全世界华人音乐作品参选。这个举措,不仅让金曲奖成为华语乐坛涵盖最丰富、涉及最全面、内容最专业的奖项,也让它一举成为华语乐坛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奖项。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