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金曲奖上寻金曲(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1日15:57  南方日报

  有评论称,周杰伦的“大满贯”,证明因唱片业萧条、优秀歌手青黄不接,金曲奖被迫放弃了“完全不考虑销量问题,纯粹从音乐制作和演唱的角度进行评选”的既定方针,转借人气和销量带动生机,回归“主流”流行音乐。表面上看,是金曲奖评委放下了学院派身段,向普通老百姓的耳朵和欣赏水准“投诚”。然而,2006年力捧胡德夫,2007年又拜倒在蔡依林(评论:金曲奖上寻金曲(4) 听歌 blog)裙下———不定期地在所谓“文艺歌手”和“天王天后”之间举棋不定,却暴露出几乎所有华语颁奖典礼的共同尴尬———流行音乐颁奖礼,到底以何为标准?是少数人的“素养”、“追求”拍板,还是大多数人出于直觉的好恶?

  著名音乐人李海鹰说,流行音乐没有正统之分,大众是其最好也是最后的评判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周杰伦可能年年都有资格拿奖,放眼华语歌坛,还有谁在维持一年一张专辑发片速度的同时,还能保证若干首畅销,甚至歌词还进入高考试卷?

  本届的获奖名单中,胜出的曹格、蔡健雅,都在兼顾“口碑”和“品质”的同时,始终忠于内心、绝非曲意逢迎。这个貌似“妥协”的四平八稳的结局,在我看来,反而是回归了流行音乐颁奖礼的正途———流行的东西固然不一定经典,但完全不流行的“经典”,怎么也说不过去。如果全然罔顾市场,鄙视所谓的商业歌手,如果不以“流行”为最重要的判断指标之一,那么这样的颁奖礼是不是有违“流行音乐”的初衷?如果分量最重的最佳男女歌手、年度歌曲之类奖项,让人产生“原来我孤陋寡闻”的自愧,这个颁奖礼是不是多少显得有些滑稽?

  “金曲奖就是一场游戏,去不去都行。”周杰伦得奖后,报复性地抛出上面这句评价。不错,所有的颁奖礼都是游戏,要物我两忘,宠辱不惊,但游戏也要认真、遵守规则,不能随便胡搅蛮缠。举个例子,希望内地的流行音乐颁奖礼,将花样百出的“先锋”、“新锐”、“飞跃”等等名目,真正用于鼓励那些寻找流行音乐可能性的“拓荒者”,因为,目前流行音乐的品种远没有达到丰盛过量的程度,反而始终都是较为匮乏的,金曲奖就曾隆重推介过陈绮贞(听歌)等“小众”歌手。别把这些包含理想光辉的美好字眼,变换成忽悠人的头衔,沦为在唱片公司之间“分猪肉”、拉赞助、搞平衡的把戏———虽然,这很可能只是个人的一厢情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金曲奖吧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