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重要的音乐厅,大都在开演前广播要求观众不要在乐章之间鼓掌,但收效甚微,不要说国家大剧院“看房”热潮期间难以控制,即便是在大家认为以“专业”“爱好者”观众为主力的场子中同样难以杜绝。记得不久前阿班·贝尔格四重奏组在国家大剧院的“绝响”,全场观众几乎都是粉丝,上半场几乎每个乐章结束时都引来全场热烈的掌声。经过中场休息时的广播“调教”,下半场终于安静下来了,安静得有些不敢轻易鼓掌了。但笔者认为过度拘泥礼仪,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效果。
说到“不合时宜”的掌声,不仅在中国屡见不鲜,如今在古典音乐的发祥地欧洲也同样时时发生,笔者曾在以色列这个街头商店里都只听古典音乐的国度里,惊讶地发现即便在以色列爱乐乐团贵宾如云的庆典演出中,乐章之间也难免引发阵阵掌声,但没有嘘声更没有人事前事后提示制止,这是时代的变迁,人们以宽容的态度面对。
关于掌声与时宜的问题,一直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探讨,曾经在20世纪伟大的钢琴家霍洛维茨门下学习的中国钢琴家韦丹文就曾公开表示,绝不会制止“不合时宜”的掌声,因为,这最起码表明了观众喜爱你的音乐。过于拘泥礼仪有时候也会很可笑,记得多年前,曾经有一个意大利十大男高音音乐会,有人用意大利语喊着“布拉维!”就是“好啊!”的意思,但领位员误以为是国骂,观众每叫好,他都赶紧制止“不许骂人!”
其实,音乐会的观众就像是球场上的球迷,台上的演奏越是精彩,掌声和叫好声也就越热烈,合不合时宜有时候并不重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就可以接受。北京的古典音乐观众人数是相当可怜的。在一个当务之急就是努力扩大古典音乐观众群的时代,还是先放下那些“古礼”,关注时下如何亲近观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