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届北京奥运会,可能大家都发现一个很特殊的现象,无论你是在比赛现场还是在家看电视,耳边都能听到汪峰(听歌 blog)的歌声,《怒放的生命》、《我爱你中国》、《飞得更高》、《我们的梦》……这些歌曲在水立方、鸟巢以及电视广告里反复被播放,除了主题歌及几首热门的官方奥运歌曲(听歌)外,汪峰几乎成了奥运励志音乐的使者。
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汪峰的公司表示,他们并没有做特别的有针对性的公关和宣传,国外媒体也注意到这个现象,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还在官方网站重要位置推荐了汪峰的歌曲,批注是“汪峰的歌代表了中国的时代!”
当然,这家外媒关于“时代”的说法,更多是媒体需要的辞令。但汪峰现象对于中国内地原创音乐、流行音乐以及摇滚音乐领域来说,是有启示意义的。比如,原创音乐有没有出路?流行音乐的标准是什么?摇滚音乐的标准又是什么?
汪峰的这个角色是怎样炼成的?这里要抛弃很多关于概念的偏见,比如“摇滚”,比如“流行”……对于大众来说,好听的歌就是好歌,无关于音乐形式。汪峰的歌能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在奥运赛场上大面积的播放,可以说明从大众的角度是能够喜欢和接受的。
那其实间接可以推断出,我们大众对流行音乐的审美观其实是发生了转变的。以前官方的绝对主流是刘欢(听歌)、韩红(听歌)、孙楠(听歌)……,民间的绝对主流是网络歌曲。
在这种情况下,是时候给汪峰一个合适的位置了,歌坛“江湖”沉默了太久,而很多固守的观念还是在原有的程式里打转。如果抛弃所谓摇滚与流行的偏见的话,无论从才华、表现力、受欢迎程度,汪峰都已经是新的主流(或许早就是,只是尚未正式去认可)。如果刘欢、孙楠们是乐坛“大哥大”的话,那汪峰就是新的歌坛领军人物。
当然,每个人都有质疑和反驳的权力。其实两年前,针对《怒放的生命》专辑,写过一篇对汪峰表示批评的《重复与平庸》,那时候觉得汪峰有点不诚恳,有点不真实,有点想法太多,甚至有点谄媚……因为不适应汪峰的转变。印象中的那个汪峰是非常有艺术气质的,是很清高的,怎么会“沦落”到去讴歌一些“大而空”的主题和“世俗”的感情?
去年开始,很多人都在改变这种看法,都对汪峰的歌曲表示了更大的认可和喜好,当然,这种共识肯定跟早就被禁锢的“摇滚乐”无关。在对地震灾区的慰问,在对奥运及爱国精神的歌颂中,汪峰的歌是得到了大众共鸣的。
当然,汪峰的歌颂不是我们传统意识里的歌颂,他不是刘欢也不是孙楠,他初期是个摇滚歌手。所以到今天为止,汪峰仍旧不停的强调自己摇滚歌手的身份,即使在歌颂的时候,他也仍旧想坚持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一种他认为是摇滚的方式。所以,在这个时候汪峰遭遇了一些尴尬,被曾经的摇滚青年唾弃的同时迟迟未被“主流”认可。
曾经想过,奥运的某首主题曲是否会选择汪峰?因为他的音乐最接近欧美主流音乐。这当然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我们的“主流”观念虽然正在转型之中,但还没达到轻易就认可“摇滚”的地步。
但汪峰的歌曲一遍一遍的在奥运赛场响起,感染观众、激励体育健儿的时候,其实已经完成了一种转型。那么也应该相信,接下来汪峰将成为被大众及媒体承认的新的主流,他的角色当然不会被局限在一个“励志歌手”上,励志只是他打开大众认知他的一个契机而已。
关键在于汪峰自己,因为在这个转变的同时他必须要承受更多的质疑、非议以及挑战。尹亮/文
相关专题:尹亮专栏 | |
相关资料: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