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报:歌剧也讲“中体西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2日09:20  新京报

  作者:谢青桐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8月30日晚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上演,这也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创立160年来第一次上演中国歌剧。这部中国原创歌剧,自从2004年11月首演于北京保利剧院,几年的演出历程,不断打磨提升,成为与西方对话的中国歌剧精品。

  提起中国歌剧,人们总是想起《白毛女》、《江姐》、《洪湖赤卫队》这样的红色经典。这是一批特殊时代打造的文艺作品,通过经典现实主义的叙事模式,吸收了中国民族音乐素材,创造出不少流畅优美的唱段。今天,中国艺术家拿什么作品展示给世界?

  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已经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所营造的乐感意境、构筑的东方情调,具有迷人的亲和力。《木兰诗篇》在维也纳演出表明,西方观众十分欣赏用欧洲人熟悉的方式来介绍中国文化的尝试。从现场的反应来看,观众不但能够接受,而且深为剧情和艺术家的表演所打动,剧中融入的河南戏曲和民间音乐元素更让许多欧洲观众惊喜。

  动用中国的音乐元素,使用中国的传统故事题材,表达优美的东方叙事,多年以来这是中国艺术家的强烈愿望。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流行音乐和其他多元娱乐样式的冲击,中国歌剧的发展进程一度举步缓慢甚至停滞。歌剧对观众的审美能力、教育背景、文化修养有着极高的要求。不要说在中国,在今天的欧美国家,歌剧观众老龄化、观众不断流失导致的票房下滑,都使传统的歌剧艺术受到严峻挑战。因此,在中国,歌剧这种高雅艺术的成长和发展更加离不开官方、民间的大力推动。

  中国歌剧是融合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戏曲、西洋美声等多种声乐技巧来传播中国文化的高雅艺术手段,它表现力强,可使东西方审美在同一舞台时空交融。中国古代传说、文学、古代艺术中蕴含着大量的经典题材,梁祝(新京报:歌剧也讲“中体西用”)》、《桃花扇》《长恨歌》《白蛇传》,这些故事如果改编成歌剧,以中国音乐特色作为主色调,采用欧美的音乐表现和声乐演绎,就能让世界观众更直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这样,中国歌剧就会是一种很好的文化阐释途径。通过西方观众最能接受的艺术表现手段,让他们渐渐读懂中国儒雅的文化特质、温良的价值伦理。以歌剧为媒,这些微妙而丰富的文化信息就可以随着艺术家的歌声,随着音符的流淌,走进世界热爱艺术的人们心中。

  □谢青桐(杭州 学者)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歌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