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于民歌的记忆,好像还残留在80年代黑白片电影时代,影片《五朵金花》中的对唱,《乌苏里船歌》、《谁不说俺家乡好》,还有脍炙人口的《茉莉花》、《浏阳河》、《康定情歌》,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我一度也忽视了民歌的存在,相信这和歌手的演唱方法缺少变化有着直接关联,这么多年还是那几首大家熟知的民歌在支撑着门面,多少有些尴尬,这些歌曲被各种各样的歌手反复翻唱,但依然没有大红大紫,没有改变我的耳膜被各种形式意义上的流行音乐所取代的观念。对于中国民歌我也缺少必要的了解,知道的也仅仅是皮毛而已!“纵然如今原生态音乐越来越受人关注”,也没有激发出我多大的热情,在民歌面前我如同一个不懂世事的孩子,站在那里手足无措,焉能理解它真正意义上的内涵呢?
我的老师蒋力在担当小剧场话剧《再别康桥》制作人时,力邀雷佳(听歌)饰演林徽因,才使雷佳的演唱及表演功底节节攀升,她演唱的代表作品《芦花》、《水姑娘》、《忘不了》、《吕梁英雄传》,广为人们熟知外,饰演《屈原》中的婵娟后来也逐渐被观众津津乐道,多个角色准确的把握和独到的演绎,也更丰富了她对声乐的理解和对人物和演唱风格的深度挖掘。这在众多民歌手中是不多见得,从那时开始,我开始注意起这个“不简单的”湘妹子!
雷佳用了5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张唱片的录制,这期间无数音乐工作者对这张唱片都倾注了相当多的心血,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这张唱片脱颖而出,为记录中国民歌的推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次选择她来演唱这张唱片,有九九归一的寓意,更重要的是目前地域性的音乐无法让听众听懂,而汉语演唱简单化,也易于推广,也算是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标志吧!
这张唱片的问世,让我对民歌有了新的认识,一下子听了56首歌曲,很过瘾。原生态的本色音乐固然可取,但由于地域小、流通推广性差等种种原因,使许多优秀的音乐无法进入我们的视野,音乐人也缺少深入此地考察的习惯,更别提毅力了!使得众多优秀民歌逐渐销声匿迹。中国56个民族中至少有10多个民族已经没有语言,音乐元素早已丢失。但这个勇于创新的团队并没有气馁,而是组织了几十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字研究者、音乐学家共同发掘,最终在这些民族历史的音乐宪制找到线索,整理出56个民族的所有音乐元素,创作出了《中华56民族之歌》。
独龙族《我可爱的家乡》、珞巴族《呷金呷》……种种即将被人遗忘的民族音乐的瑰宝都被一一收录其中。而这张出色的唱片无疑将弥补长期以来中国民歌资料缺少多维性、典藏性、集成体现的一项空白,使得民歌像春天田野里的野花,连片密布,摇曳生姿,感谢这帮执着的人!
无论是高雅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不断挖掘各民族的原始音乐资源并以现代元素改造之,已经成为强大的潮流。历史已经证明:音乐传统资源的每一次再发现,都是音乐前进的巨大动力。
我一直认为民歌在中国的流行音乐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民歌的作品虽然经过无数次的改编,但依然无法达到它应有的水准,总给人意犹未尽之感,这当然和那些不懂民歌内涵的音乐从业者胡乱改编有莫大关系,也致使一些歌迷崇洋媚外的心气飙升,甚至对中国的民歌嗤之以鼻,认为民族、民间音乐似乎只是“现代音乐”的佐料和点缀。是他们肆无忌惮的编排,才让那些不伦不类的音乐出现在大众面前,让我们对民歌产生了误解,喜爱程度也大打折扣。
中国的流行音乐之所以发展到现在停滞不前,有许多客观的因素。一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大环境不佳是不争的事实,传统唱片工业模式陈旧,几乎无利可图,致使功利性强、赚一把就走的观念广泛传播,市场成了衡量歌手成绩的唯一标准,成了阻碍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的障碍。二来,众多音乐作品抄袭风盛行,音乐作品缺少变化,男歌手模仿周杰伦( 听歌),女歌手模仿蔡依林( 听歌 blog),几乎成了一种习性,成了流行音乐时髦化的标杆,从而使得众多创作人放弃立场,钻进死胡同无法自拔。再者,在音乐中西化风严重的今天,许多歌手放弃中文词、作品一水儿英文,就连旋律也改成了英伦范儿,美其名曰与国际音乐接轨,以此掩饰自己音乐作品中的苍白,依靠观众水平鉴赏水平低下,蒙混过关,从而跃入歌手行列,危害乐坛。
其实,在中国的流行音乐与民歌的基本上属于鱼和水的关系,民歌中大量的音乐素材被歌手采用,转化成自身音乐中的砥柱,无数佳作应运而生,成为经典作品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是西北风年代、还是后来让人血脉贲张的摇滚乐均脱不了干系。《南泥湾》、《浏阳河》、《阿姐鼓》、《贤良》,还有斯琴格日乐( 听歌 blog)的成名曲、腾格尔(听歌)的《天堂》《山歌好比春江水》,均改编自民歌,郑钧( 听歌 blog)演唱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伴唱和声部分即引用了民歌佤族民歌“加林赛”,正是有了这些民歌音乐元素加入,才让歌手的音乐既多了几分豪迈、又多了一丝忧伤,特色的魅力在音乐中脱颖而出,让歌迷沉侵其中,不能自拔。在编曲上显得严谨了许多、和声大气不失唯美、这些都是相对比较成功的案例。
中国的流行音乐想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升华,与民歌的接触是不不可少的,在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他的了解知之甚少,许多创作者锐气十足,但缺少先驱们深入民歌发源地了解民风、民情、及当地人生活习性、以及民歌的产生过程,仅靠自己对音乐一知半解的能力想要了解到民歌的精髓所在,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台湾歌手胡德夫与他的原住民音乐在内地广受好评,深受众多文艺青年的青睐,他们带着原住民理想在音乐之路上辛勤跋涉的生命之旅,为台湾音乐写下了精采的篇章,声音是生动、有生命力的,像是山里最深的一处,是诗歌,是音符,令你无论如何不能遗忘。原汁原味的传统让他成为了继承者,发扬本土音乐成了他肩上的责任,以至于过了很多年以后当自己白发苍苍时,歌声中依然还残留着祖先的影子,依然还残留着故土的芬芳气息,那种气息是原始的、纯洁的、那里从来都没有被人涉足过,在他的音乐中描写的多是原住民民谣的习俗和景色,对于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而言,不正是大家一心向往的梦中仙境吗?
细想一下,我们喜欢胡德夫等人的音乐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的民歌,谁还会为我们祖先世代相传的音乐努力,让我们的民歌走向世界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吗?实际不然,是我们的流行音乐还是我们的传统民歌?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后者,但谁又会为他的发展做一些事情呢?除了少数作品,如朱哲琴( 听歌 blog)的《阿姐鼓》、郑钧《1/3理想》获得过国际奖像之外,获得的最多的大奖不就是民歌了吗?
民歌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珍贵的资源库,《中华56民族之歌》这张唱片无疑是对中国民歌作品全面了解的相对比较有意义的展示,它让那些喜爱音乐的乐迷和音乐的从业人士更加关注中国的民歌,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不是靠外来音乐的素材来填补才能够繁荣昌盛的,而是依靠我们自己去挖掘去采集,仔细揣摩,在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一首首优秀作品才会不断浮出水面,才会成为开拓者,而不会沦为抄袭者,在音乐面前,纵然你模仿如何如何惟妙惟肖,都没有用,它只能永远是一个舶来品,对于市场而言,毫无意义!文/郭志凯()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郭志凯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