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Jimi Hendrix 重返电气伊甸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5日10:04  音乐时空
评论:JimiHendrix重返电气伊甸园


  文/张春达

  40年前的10月,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听歌))双张大碟《Electric Ladyland》发行。它既是Jimi Hendrix Experience乐队的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也标志着吉米个人音乐生涯的顶点,成为摇滚乐历史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这部长达75分钟的魔幻作品包罗万象,天马行空,涵盖了五花八门的主题,将吉他的想象力和技法带到了空前绝后的水准,也为60年代末的迷幻音乐世界启开了又一扇神秘大门。

  在60年代摇滚乐空前繁荣时期,杰出艺术家和乐队的能量如反应堆一样源源不断高效释放,发片速度频率快,音乐质量也高。在当时,花费一年的时间录制一张摇滚乐专辑几乎就是自取灭亡,即使是“披头士(听歌)”的“白专辑”这样的鸿篇巨制,录制时间也不过5个多月。但吉米·亨德里克斯就敢铤而走险。拥有两张大获成功的专辑《Are You Experienced?》和《Axis:Bold as Love》,经过漫长的巡演,乐队成员贝斯手诺埃尔·雷丁(Noel Redding)和鼓手米奇·米切尔(Mitch Mitchell)已经几近崩溃,再加上LSD等等因素的影响,Jimi Hendrix Experience其实前途莫测。1968年不仅是吉米乐队难熬的艰难岁月,也是美国时局动荡的时期:越南战争血腥升级,嬉皮士“爱之夏”昙花一现,议员罗伯特·肯尼迪和黑人民权运动家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爱、暴力、革命、嚎叫的人群,这一切确定了音乐界的大背景,混乱、不安、精神至上。迷幻,只有迷幻才是摇滚人的解脱。药品的辅助是一方面,音乐的远行是最终途径。就是在这种状态下,《Electric Ladyland》艰难诞生了。

  1968年是西方世界社会革命的一年,也是音乐技术革命的一年。“披头士”在之前已经利用四轨模拟磁带式录音机完成了他们的传世经典《St.Pepper’s Lonely Heart Club》,吉米录音同样也是通过这种设备,再由音响工程师完成复杂的声响效果。最初的录音地点按理选定在了Olympic录音室——他的前两张专辑大部分在此录制。那里是当时伦敦最火的录音棚,由一家老式电影院改造而成,空间宽阔,声学环境良好。67年10月到次年4月间,乐队在此进行了前期的录音工作,之后转战回到纽约,租用了一家刚刚开张的Record Plant录音棚。白墙、瓷砖地、荧光灯,那个年代的录音棚大都跟医院风格相似,冷冰冰,但Record Plant的主人却相信好的录音室应该像客厅一样亲切舒适。吉米显然喜欢这种感觉。其次,他在这里可以尽情地大音量地演奏。还有一点吸引他的是,这里配备了高级的12轨磁带机,可以更多地进行叠轨录音。而到了录音末期,16轨的升级换代让吉米的吉他声音世界变得更为复杂、庞大。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音乐时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