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摩登天空:洋溢糖果味的音乐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2日02:35  新浪娱乐

  最近一两年以来,几乎所有音乐节都开始注意到与观众"互动"的重要性,今年摩登音乐节上专门设立的Chǎ舞台就身负这一使命,昨天我就想去看看这个互动舞台到底是怎么个互动法,但找了一圈没找到,今天通过问主舞台旁边的摩登音乐节工作人员才绕了几个弯摸过去的。

  围绕Chǎ舞台的草坪上稀稀拉拉地坐着不多观众,台上很突兀地立着荔芙娱乐的帐篷,除了几个工作人员,并没有见到宣传语中号召的非人类的群魔乱舞。主舞台上刺猬乐队正在演出,传到这里声波减弱不少,所以很多人在草地上搭起了帐篷,没有帐篷的人在草地上或躺或坐。往外走的路上,也沿路支起不少顶帐篷,其中一个帐篷前面,两个女孩,一胖一瘦,脸上盖着手帕,并排躺着,显然这个专门开辟用来"互动"的地方,已经成为一个休息的好地方。

  再走回大舞台前面的场地,台上刺猬乐队那个长相很卡哇伊、但敲起鼓来劲道十足的女孩正在歌曲间隙向台下宣讲:摇滚乐是需要用鲜血、用热情来支持的,它需要你消灭你自己、摧毁你自己、粉碎你自己!——大意如此。

  这样的发言如此不合时宜,我注意到前面围在一起正聊天的几个男孩(不是男人)听到这些话都笑起来,而在舞台两边的大屏幕上,那个女鼓手年轻且略显稚嫩的脸庞上那种很当真的表情,让人看了心痛,她说完这席话之后转头为下一首歌敲响了节奏,我没有再注意那几个开玩笑的年轻人。我开始想,从什么时候,摇滚乐开始失去那种"危险性"的?这个问题我之前和一些朋友有过讨论,中国摇滚乐手的生活如此之正常,甚至比一般白领还循规蹈矩——在中国当代艺术圈里也是如此,本来应该是非常有创造力的群体,但其思维的活跃性却跟不上老百姓的想象力,说到敢玩敢干,乐手们和艺术家们拼不过普通的老百姓。

  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把自己悬置起来,放到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的?

  第二天的演出比起昨天,还是有了不少亮点,特别是SUBS和"重塑雕像的权利"的演出,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在这次演出之前,"重塑雕像的权利"乐队一直在定期排练,所谓养兵千日,果然不同凡响。

  但似乎依然缺少什么,我在场内碰到了某青年生活方式类杂志的一个女编辑,闲聊几句之后,她和我说:我一碰到音乐上的东西就瞎了。但9月27日左小祖咒(听歌)孟京辉邀请而出席的先锋音乐节她也看了,左小祖咒前后只唱了3首歌,但还是令她大为倾倒。新一代的乐手身上,她找不到类似这种直接能击中和打动她的东西,看着摩登音乐节场内那些糖果一样鲜亮的观众们,她感慨不已,"说到底还是要说到艺术家和音乐家的个人修养上。"

  或者,可以换一种说法,艺术来自于生活,如果一个做艺术的人在生活上过于保守,没有必要的冒险精神、没有勇气,那么很多人性的幽微玄妙之处就难以长成,最强调敏感和直觉的艺术需要的是一个人敢于深入自己内心最黑暗和难以把握的地方,需要的是个性化和真诚的语言(音符),需要你具备"得到又全部失去"的勇气。之后的事情,就像我前两天就2008年上海电子艺术节采访开幕式部分的"河流体"演出策划人姚大钧的时候,姚说到的,"真正好的艺术和艺术作品是雅俗共赏的",不需要受众有多少专业的知识才能进入艺术家的话语氛围,需要的只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直觉感受——那个女编辑的担忧根本是不存在的,作为一个敏感的人,她之所以没有被打动,是因为那些舞台上的乐手们本来就没有做出能打动她的东西。

  前两天我在尤伦斯听了一场讲座,来自意大利、研究中国当代艺术20年多年的莫妮卡.德玛黛为自己的新书《艺术 各自为战的运动》邀请到了栗宪庭和她一起演讲。她说到了一个问题,各种大型展览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好像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似的。写艺术评论也策划展览的她从来没有策划过大型的展览,而是更注重与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家的私人交流,她首先会喜欢一个艺术家,才会去进一步了解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当然,这是她个人的工作方式,但这种方式令她写出的文章总是能让人有亲切感,而不会像普通的艺评文章那样,言语乏味、面目可憎。

  如果把她说的情况套入到摇滚乐中呢?是不是会更好点,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乐评的知名度很多时候要大于乐队的知名度,前不久我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参与这次音乐节的某歌手对南方某乐评说,你们乐评人是靠我们乐手和乐队吃饭的,凭什么你们乐评比我们还有名?

  姑且不论他说的对与不对吧,且说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成为现实的?欣赏如同创作,也需要一种自由的心态,评论是一种对音乐的自由解读,也是一种创造,某种程度上说,可以说是两者之间的一种互相角力,如果你音乐人的创造力赶不上评论家的,那当然你会落下风。

  这次真是扯的非常远了。回到音乐节上,所谓的音乐节对"互动"的强调,除了音乐之外的花样,重要的还是能打动人的音乐,以及关注音乐人和音乐本身的学养深厚的评论人和记者,有长远眼光的唱片公司和幕后工作人员,具备足够包容性的人文环境——如此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中国音乐/摇滚乐环境,否则,靠请几个艳舞女郎为乐队伴奏只能让大家对音乐更不在意,就像今年摩登音乐节的电音舞台那样,跟着音乐跳舞的观众没几个人,请穿很少衣服的伴舞女郎来调动气氛也是枉然嘛。真正的互动是音乐本身才能造就的,否则就是假HIGH。

  "重塑"在台上演出的时候,大屏幕下方有观众发来的短信不停滚动,其中一条是:"伟大领袖沈黎晖,点亮我们的生活!"场内不时见到的系着红领巾、穿海魂衫、回力鞋或梅花运动衣的潮流青年中的一个发的吧?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更多是在外表上,但即使如此,也是用一种非常阴柔和没有破坏力的方式,比如,再在衣服前襟上别一块"你已经和谐了我"的圆形塑料牌,但更多的是"我爱XX"之类——阴柔的气质已经取代了阳刚和勇猛,摇滚成为一种邂逅和艳遇,而不再是一种值得实践的生活方式。

  据说沈黎晖本人也是一枚潮人,当然,比起场内的其他潮人,他的活动力和个人能量更大,整个音乐节都是他膨胀了的自我的火星——到处都能见到"炫自己"(谢谢张晓舟提供这个词)的糖果味潮人。

  只是,如今的大潮人沈黎晖又是如何炼成的?Nico-H/文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08摩登天空音乐节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