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一个音乐人聊天的时候,谈到现在的唱片市场,朋友说现在已经很少人会去购买唱片的了,在MP3下载的这个时代,而且唱片已经失去了原本帮助歌手发表音乐作品的意义……一张唱片,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的今天,显然成为了一个附属品——歌手的新闻点、朋友之间的互相赠送的礼物、广告代言的产物……这么一种状况的存在,不单只存在于内地,还有的是台湾和香港的、以及是整个华人地区。和十年之前,唱片的电视、平面广告随处可见的市场状况相比,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也不为过。
或者说,在这几年间很多唱片的发行商、唱片公司、歌手的经理人公司,都一直在这个开始衰败的音乐市场中,寻找着新的突破点——先是几年前由网络歌曲带出的一批草根歌手、之后选秀节目成为电视观众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还有那些不断被再版复刻的经典老歌……不过,这些从这几年间兴起的属于音乐的潮流“玩意”,在某个程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地域的差异、因为受众群体的不同、因为流行的短暂性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在流行音乐领域中新出现的势头,并没有带来新的转机。草根的歌手和网络歌曲,基本上日日都会冒出新的名字、选秀的活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更新,可是有多少人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反而在流行乐坛沉闷的这几年中让不少独立歌手和组合受到乐迷的关注。
在08年的下半年里面,华语乐坛中似乎又有了一种新的势头,随着几部电影作品的庞大的宣传和票房的大卖,却又令人惊喜发现到电影中出现的精心制作的音乐作品。不过,与其说是新的势头,倒不如是电影的音乐部分的制作越来越精致,毕竟电影和音乐的结合,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是一件存在的事情。而电影和音乐的关系,在今天看来关系只是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从原来音乐作品成为电影的陪衬品,变化为一种两者之间互助互利的推广关系。从近期几部分别在台湾和内地上映的大片,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种变化的存在,《李米的猜想》、《海角七号》、《画皮》、《花吃了那女孩》等等,凡是看过、没有看过这几部电影的人,都会记得它们的主题曲、或是原声大碟。这样的一种微妙的关系,是一个更好去推广音乐的手段,庞大的电影票房换来的是一个庞大的听众群体。另外,配合着电影的剧情也加深了观众对音乐作品的印象。
《花吃了那女孩》:未上映,先轰动
可以说,《花吃了那女孩》的成功除了归功于导演陈宏一,在电影剧情上的精心构思外,身为电影原声音乐的制作的陈建骐也是功不可没。毕竟,在电影上映前,这部电影的原声大碟已经令到无数的乐迷感到兴奋。算是一部音乐和剧情结合得很好的电影作品吧,陈绮贞负责的电影旁白,加上魏茹萱、张悬、黃小桢等六位独立女声为电影所唱出的音乐作品,还有来自其他独立乐队的音乐作品,可谓是从头到尾都由音乐所支撑起来的一部电影作品。而且,早在电影的原声大碟发售的时候,也连结起电影的门票来一起售卖,可谓是“电影+音乐”一起迎来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海角七号》:咸鱼翻身的范逸臣
今年台湾票房最卖座的一部华语电影,在电影之中除了找到了一个满溢着温情的故事外,还会发现了一把早已被人遗忘的男声——范逸臣。也因为电影中,由他演绎的三首作品“国境之南”、“无乐不作”和“野玫瑰”,让歌唱生涯停顿已久的范逸臣找到了,重生出发的起点。除了范逸臣以外,电影中也会让人发现到林晓培、梁文音、中孝介、马念先等人的身影,加上故事中筹备音乐会、组建乐队等剧情,可谓是从里到外都充斥着音乐元素。
《画皮》:
电影尚未上映之时,由张靓颖所演绎的电影主题曲“画心”就唱响了很久很久。曾经有多次演绎影视作品的主题曲的张靓颖,在“画心”的发挥可谓超越了以往的她,扣人心弦的歌声在哪荡气回肠的旋律中,逐步加深了听众对这一步唯美而玄幻的爱情电影的好感。又或者说,“画心”和影片统一的风格,很好地透过电影来向观众推广张靓颖精湛的演唱技艺。
《李米的猜想》:周迅发声的最美展现
电影里面,除了可以看到周迅的精湛的演技以外,还可以听到那一首她重新演绎窦唯的旧作“窗外”,还有窦唯和毕晓笛为电影共同制作的电影配乐。当中,最为让人感觉惊艳的莫过于是周迅演绎的主题群“窗外”,悠扬舒缓的曲调、配合上歌词中强烈的画面感、加上她那迷离的唱腔,歌曲整体透出的空幻之感,足以让人久久地回味在那个错中复杂的电影故事中。(文/蓝蝴蝶)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