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璐诗
戏台东一垛,西一茬,古典戏、恶搞经典剧、高跷+美声二重唱,严肃剧,各自开大喇叭,也互不干扰。全部露天,全部不收钱。喇叭不大专业没关系,专业演员都不介意你介意什么?
北京国际音乐节正在进行中,您是不是正在为一部话剧、一场音乐会勒紧裤腰呢?如果是的话,建议您可以用省下的钱先买一张机票,飞到德国奥地利去。这完全可以作为欧洲各大航空公司针对中国市场的广告告白。
不是说别人的机票便宜,而是咱们的演出票贵。这个节,那个节,贵得惊人,动辄成百上千的舞台演出、“文化名片”,老百姓一月、半月的工资就没了。号称是“人人看得起”的露天演出吧,却总有“这么近,那么远”的围栏或保安。老百姓去了围上个里外三层,还是什么都看不清楚。
那这些场子冷,就怨不得人了。大场子小场子都冷。还被大众悻悻地贴上了个什么也不是的“高雅艺术”标签。
假设爱看演出、尤其是“高雅艺术”的你,听信了那句虚拟的航空公司告白,真飞去了德意志奥地利:比方说,你凑巧来到了标准的游客之城———萨尔茨堡,最大的噱头就是它的艺术节,一个有帕慕克也有郎朗的艺术节。为了省钱,你随便找一个家庭式经营的小旅馆住下。一进门,墙上最显眼的不是吃喝购物的广告,而是艺术节的大海报及演出、讲座日程。紧接着,旅馆老板从前台上厚厚的一叠资料里抽出来一张,跟你见过的任何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一样,如数家珍地推荐场次。
你惊诧。于是出门遛弯儿。经过别家小旅馆,那幅爱欲弥漫的大海报,都赫然在内。更不用说每一家书店的玻璃门、每一管电灯柱子上了。
一直遛到了艺术节主次场子的附近。比邻的几个教堂口在卖票,即买即入,七、八欧元左右。大中午的,莫扎特(听歌)的《安魂曲》快开始了。不想花钱,那就加入广场上吧,听这个指法凌厉的西班牙吉他手弹变奏;或者加入那面巨型屏幕跟前的大众吧,萨尔茨堡艺术节去年的大合唱现场。经典的东东,几时听都不过期。
萨尔茨堡艺术节当然有收在象牙塔里的贵货。维也纳爱乐什么的。但是你身在其中就清楚地接受到一个信息:伤财去办一个节庆,重要的是“劳民”同庆。
可是巧克力盒儿和香水瓶上的莫扎特,令仰望“高雅”的你终究不大习惯。你于是换了一趟火车,踏上了宁静的前东德小镇戈尔列兹里。碰巧第二天是个周末,这天是个“戏剧日”。不过你去游客资讯中心翻了一下,了解到这些“凑巧”,每周都有,不是“戏剧日”,就是“音乐周”。
一个28万人口的小镇!拥有自己的剧场。拥有自己的管风琴———想一想,全北京也不过四五架。
“戏剧日”是怎么样的呢?就算你是见惯大小演出场面的人,也得眼前一亮:平日人影都少见的沉睡小镇,到了这天呼啦就冒出接踵擦肩一大群。戏台东一垛,西一茬,古典戏、恶搞经典剧、高跷+美声二重唱,严肃剧,各自开大喇叭,也互不干扰。全部露天,全部不收钱。喇叭不大专业没关系,专业演员都不介意你介意什么?戏剧质量不低;戏台子活泼地伸过了德国、波兰交界的桥。你加入了桥那边的一部老妇人小丑的滑稽剧。演员、民众在不需收敛的笑声中,同思考。
你想着:看完还能美美地吃个炖牛肉汤,就笑得更灿烂了。
本报文娱评论员 张璐诗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