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10.13-10.19)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0日16:25  新浪娱乐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10.13-10.19)

  The Cure(听歌)《4:13 Dream》

  2004年,The Cure重组发表同名专辑的时候,大部分媒体都给了大篇幅报道,而4年之后的新专辑却没引来那么多关注。纵然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发表了5首预热单曲,可如今专辑上市之后,却像半杯开会兑半杯凉水,能温乎就不错了。

  这张名为《4:13 Dream》的唱片本来想要做个双张。其中收录的33首歌已经都录完了,有些极地阳光,有些苍白阴郁,有些作品是早年间的现场上出现过,这次重新改编。比如带有大量蛙音的《Sleep When I'm Dead》,是为85年那张《The Head on the Door》准备的。另一首《A Boy I Never Knew》是早已录制完成,却没收录04年重组的首张专辑《The Cure》。可临到上市之前两个月,Robert Smith(听歌)却放弃了这个想法,而原因谁也不知道。从前的两极分化只剩下了极地阳光,而苍白阴郁的部分则会体现在下一张专辑当中。

  对于一个年近50岁的人来说,你还能奢求他什么呢!“你们已经达到了我的要求”,快要变成一个胖子的Robert Smith挎着吉他用他苍白阴郁的声音在《Real Snow White》当中唱道。这句话更像是他对自己说的,既然我曾经达到了你们的要求,让你满足,就请别再对我的今天有太多奢求。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10.13-10.19)

  The Clash(听歌)《Live at Shea Stadium》

  严格来讲,这不是一张新专辑,早在80年代,就以bootleg形式流传坊间,直到今天,Sony唱片才在整理版权的时候将其正式发表。

  77年的时候,全世界音乐领域里最大的事就是朋克音乐的诞生。当时Sex Pistols提倡的口号是“没有未来”,并因此大获成功。而与他们同在伦敦的竞争者The Clash则提倡“没有过去”。在Julien Temple前不久的纪录片《Joe Strummer: The Future Is Unwritten》当中,有很多关于当年乐队的采访,主唱他们Strummer就曾说,当年他们虽然受到了一些经典老摇滚的影响,但却极力排斥老摇滚。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乐队在创作上体现出了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他们一边在《1977》的歌词里写道“1977年没有猫王(听歌)甲壳虫(听歌)或滚石”,同时还把The Who(听歌)《I Can't Explain》当中的riff直接拿过来用在自己的《Clash City Rockers》之中,并且在猫王那张经常封面上安插自己的形象,做成《London Calling》,以求颠覆历史。

  这张唱片记录的是1982年10月13日在Shea Stadium的演出实况,也是77年那些经典朋克第一次走进美国的体育场,这虽然不是Clash在美国最大的一场演出,但却最生动的捕捉到了他们最出色的表现。当时主办方邀请了不少乐队,除了他们还有The Who。而且两支乐队相继登场,意义不算重大,但却非常有趣。一个是朋克,一个是教父。前者正处在商业顶峰,后者正准备着他们的第一次解散。虽然处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都受到车库摇滚的影响,同时野心勃勃想要走向新时代开拓未来。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10.13-10.19)

  Deerhoof《Offend Maggie》

  混乱似乎成了半地下状态的优秀标准,只要你的音乐不单一,就能Live House里受到欢迎。来自美国的Deerhoof就是这样一支乐队,他们把噪音、流畅旋律以及实验性的理念结合到一起,写出了一首首特立独行的歌。乐队组建于1994年,起初只有吉他手Rob Fisk和鼓手兼键盘Greg Saunier。当时他们的作品足以用刺耳暴躁来形容,受No Wave风格影响强烈,其中95年发表的单曲《Return of the Woods M'Lady》和《For Those of Us on Foot》就是典型代表。而发表首张专辑,则是贝司手Satomi Matsuzaki(松崎里美)在96年加入乐队之后的事了。在那之后一年,他们在Kill Rock Stars旗下发表了首张专辑《The Man, the King, the Girl》,其中只有几首歌“能听”,其他基本上都是噪音。

  而后,从99年的《Holdy Paws》开始,乐队开始强调作品当中的旋律,最后一个加入乐队的松崎里美也称了乐队最引人注目的人,甚至很多人喜欢Deerhoof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实验,而是这位算不上漂亮但却非常独特的女主唱。个人认为最能代表他们乐队的作品不是他们自己创作的,而是翻唱自Shaggs的《My Pal Foot Foot》,2001年收录在一张名为《Better Than the Beatles》。Shaggs是美国60年代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乐队,她们是亲兄妹,每样乐器都会,但听起来跟不会没什么区别。正是这样的特征,为后来的No-Wave什么打下实践基础。而Deerhoof去翻唱这样一支也曾影响过自己的乐队时,才能让别人听出模仿与再创造之间的关系。

  这张《Offend Maggie》相比以前的专辑更加旋律化,我一直觉得他们的进化史就和“挂在盒子上(听歌)”或者说王悦(GIA)个人一样。从混乱开始,走向传统的工整。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10.13-10.19)

  Bob Dylan(听歌)《Tell Tale Signs: The Bootleg Series Vol. 8》

  除了写歌唱歌和泡妞,Bob Dylan在另一方面也非常出名,那就是邋遢。他经常会在演出时唱一首新歌,随后将其忘记。这样的习惯促成了一种职业,Bootleg收集者。每次他演出时,都会有人录音,同时将他以往40年来唱过但却没发表的作品收集在一起,以这种形式发表。这样的作品很多,有些是专辑的备选歌曲,有些是原始录音的另一个版本,有些只在电影原声中出现,有些是第一次用钢琴伴奏。所以现在这个系列已经出到了第8集,而这一集的歌曲足有27首,至少两张盘才能装下(也有的版本是3张),是1989年到2006年期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这些年的变化,因此这套唱片所承载的专辑意义远远不止精选那么简单。仔细一听,会发现他是在非常有条理的讲述着城市变化、文化拯救的主题。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10.13-10.19)

  Joan Baez(听歌)《Day After Tomorrow》

  Joan Baez很伟大,但我一直不知道在哪里是她的伟大之处。她就像美国民谣领域的迪克牛仔(听歌 blog),最知名的几首歌都是在翻唱别人的作品。她的第24张专辑也一样,当中翻唱作品很多,其中就包括Elvis Costello(听歌)的《Scarlet Tide》,以及Tom Waits(听歌)用于描写伊拉克战争的那首《Day After Tomorrow 》。如果说这张专辑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就是制作人Steve Earle(听歌)用一些浑厚的编曲平衡了她轻盈的演唱,让这张专辑听上去不再像倩女幽魂。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10.13-10.19)

  Tricky(听歌)《Knowle West Boy》

  英国布里斯托是吹泡儿(Trip Hop)诞生的地方,而2008对于这儿来说,至关重要。先是Portishead(听歌)发表了那张睽违依旧优质唱片《Third》,而后同为90年代中期吹泡儿(Trip Hop)三杰之一的Tricky又发表了全新的《Knowle West Boy》。在做这张专辑时,Tricky想到的主题就是思想,回忆和怀念他小时候居住的那个以贫困著称的街区,因此在音乐上就表达小时候对那些Brit Pop的尊敬,例如《Council Estate》就引用了Specials,将一些让人头脑混乱的音效诠释着Ska。《Puppy Toy》里布鲁斯和黑人元素有着当年“北方灵歌”的氛围,Kylie Minogue(听歌)演唱的《Slow》也有着明显的车库摇滚气息。就像他在《Joseph》写道的那样,“别人都想看我缓慢前进,但我宁愿自由翱翔”,比起当初首张专辑《Maxinquaye》,这哥们儿的创作元素不断增多。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10.13-10.19)

  Lucinda Williams(听歌)《Little Honey》

  “是否你死亡的愿望比生存更强烈”,这是Lucinda Williams在新歌《Little Rock Star》当中的一句歌词,估计每一个看见这句话的人都想把这个消息告诉Pete Doherty、Ryan Adams(听歌)Amy Winehouse(听歌)。这几位都是唱歌唱出名,同时吸毒也吸出名的新锐摇滚大腕。一般人年纪越大,写出来的东西越差,总不愿意动换,就失去了敏锐的洞察力。但这位“芳龄”55的大妈却有点儿返老还童,依然能写出这样的警世通言。与此同时,她还会在歌词中把玩文字游戏,《Real Love》就在boogie-rock的演奏下,相互交替的对男人、女儿和吉他表诉衷肠。另外,Elvis Costello在《Jailhouse Tears》当中参与的演唱也势必会让专辑增光添彩。

  王硕/文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王硕专栏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