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精品购物指南:唱到假时方恨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3日16:14  精品购物指南

  如果没有国家对假唱的明确规定,营业性演出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否则将予以处罚,恐怕崔健(听歌)的“真唱运动”大旗要扛到他肩周炎发了都不一定能把红旗插到每个山头。尽管还是有人可以在其中抠抠字眼,玩点擦边球的把戏,但是毕竟这第一步已经迈出了,后面的事情多少也算见到了眉目。

  想来很多外国人都不容易理解中国为何有对假唱的硬性规定,因为长期的文化架构使得他们没有太多假唱的概念。在欧美多年的音乐欣赏过程中,交响乐的现场一直以来都没有办法参加,而这些音乐在最初的普及过程中自然已经剔除了掺假的可能性。而同期的中国音乐,也应该是具备良好的土壤,像

京剧等与器乐有关的表演,都必须真实地在现场表现。但是在流行音乐的起步阶段,外国一向都是在酒吧和百老汇中表现,渐渐扩大到规格允许的场地,而我们,限于器材和意识形态的某些干预,使得大众艺术文化失去了大众基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被迫规格化、标准化、严格化和完美化,这就是假唱最初的根源吧。等到慢慢开放之时,我们的技术人员包括演出人员自己,也懒于花精力投入到对现场真实表现的研究中去,而是以偷懒的对口型来敷衍观众和自己。

  倘若我们仅仅是电视消费者,只需要倾心于屏幕上的影像,那么假唱发达的中国演出商已经完全可以宣布自己技术成熟。然后现实的情况是,演出在经济和观众的双重需求下,已经是大大超过预计。原先看看碟就能满足的观众,越来越喜欢到现场直接欣赏歌手们的表演。糊弄式的假唱显然是对到场并花钱的观众的不尊敬和欺骗。这也就回到了国家规定中营业性演出假唱将受罚的情况当中。消费者在法制的年代有权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清楚的认识并且最大程度地享受自己应得的权利。所以现在有法可依将来有法必依绝对是大家拍手称快的好事。崔健当年是搞运动,用自发的方式来对抗不正当行为,现如今有法规来规范市场,是斗争的结果也是社会的进步。

  而还原到音乐本身,假唱也是不可容忍的做法。在音响器材的发烧友眼中,流行音乐成品,是不适合发烧中“解析”的标准的。也就是对每样器乐包括人声的真实还原和清晰度方面,流行音乐不适合用科学般精准的分析手段去解剖。原因就在于在流行乐的录制和后期制作中,有太多的人为因素,太多的技术处理,出来的最终声音已经不是原汁原味了,所以“解析”这个标准是不适用的,就说明很多唱片的录制本身就是多重加工的结果,已经掺入许多有“假”的性质的味精。如果唯一可以欣赏到原味的现场都不能保证纯正度的话,那么这样的现场演出还有何意义可言?

  当然也有反对者在“完美”上大做文章,觉得假唱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质量。仔细一想这依然是借口。首先在我所看过的外国艺人演出中,对现场音效的完美要求直接可以和唱片媲美。这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也是他们一直以来对自己现场的要求和他们身后负责现场调音团队本身能力的体现。中国在这个方面做的不够,那就应该奋起直追,而不是畏畏缩缩地用假唱去弥补。这些经验都是在不断地实践中得来,越是表演得多,就越有经验;越是怕出事,不敢面对现实,就越容易出事。不光是外国艺人,就是香港、台湾的歌手们,大多也是对现场要求很高的,这部分已经被当作整个演出的一个必要支出和项目。只有专业,才能满足标准日益增高的观众。反过来,有这样要求的有素质的观众,才能支持着演出市场有信心延续下去。

  那么要是碰上差的设备怎么办?是不是也应该用假唱去弥补?事实上一个有经验的歌手应该能够处理各种状况,稳定的舞台表现才是演出质量最根本的保证。尽可能地利用好有限的设备,用自己的实力去感动观众,这才是高水准的演出者。碰上一点小难题就不知所措,那么还请回头看看自己的基本功。在我看过的许多次小型演出中,设备不好的情况不在少数,这个时候优秀乐手和歌手的实力就展现出来了,这使观众很快地忘掉硬件的原因,投入到气氛良好的演出中去。至于那些经验不足和没有准备的人,就不得不接受大家失望的责备,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在市场和观众都呼唤良性循环的同时,我们不能等到唱到极假时方恨差,要把侥幸心理从根本上消除。从根源上理解到真唱的意义,才会使音乐真正地走入生活。

  ◎大地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假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