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闻午报:艺术家不等于“道德楷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09:22  新闻午报

      作者:王晨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为自己寻找、树立精神偶像,有时甚至可以无视偶像们的缺陷和不足:非凡成就、伟大人性、职业操守、道德楷模都集于一身,并且荣誉从一而终,永不退休。

  但是,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使许多偶像“高处不胜寒”,琐碎的柴米油盐和人情冷暖使他们在不得不忍受非议:就艺术界而言,有人质疑过“收费接受采访”的孙道临(新闻午报:艺术家不等于“道德楷模”),有人声讨过“拒绝‘同一首歌’”的刘德华(新闻午报:艺术家不等于“道德楷模” 听歌),现在又有人将“涉嫌殴妻被捕”的钢琴家刘诗昆推上道德审判台,欲骂之而后快。

  且慢,请别在未有明确结论前就为钢琴家的道德定性,你没有这样的审判资格;也不要一看到涉及道德的字眼就热血沸腾,不妨把满腹牢骚话憋到真相大白时再一吐为快。即便调查之后确有此事,阁下也无须把“艺术家”和“道德败坏”画上约等号——人无完人,“艺术家”、“科学家”、“作家”之类都只是个职业称谓,被质疑道德水准的,只是那个不冷静、不诚实或是缺乏修养的“社会人”。

  无论是演奏界还是教育界,刘诗昆都是受尊敬的前辈——做个不恰当的类比,刘诗昆和傅聪就是半世纪前的郎朗(听歌 blog)李云迪(听歌 blog)。事发后,刘先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是一名艺术家,不会,也从未打过任何人。”他不必急着用“艺术家”一词来辩明自己的清白——艺术家未必不会打人,会打人的也有可能是艺术家。

  对于艺术家,我们会习惯把他设定在“精神偶像”级的100分标准,而不是陌生人的60分,“有才便有德”是首选的思维逻辑,我们习惯以职业成就来衡量道德高低,而对于“失德”的失望也正是缘于这最初的满分印象分。

  “道德楷模”并不是专业职称,请将艺术家与“道德楷模”的称谓松绑,早该卸下这个承担不起的包袱了。作为公众人物,时刻处于众目睽睽之下的艺术家行为举止难免遭人关注——无论刘先生是打、未打或欲打不成,都不会影响他艺术家的身份,那些正在道德巅峰摇摇欲坠的艺术家,即便略有差池也不会影响他们的职业成就。当然,艺术家必须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公众期望的是更多真正“德艺双馨”艺术家出现;而那些作奸犯科并自鸣得意的缺陷艺术家,早晚会遭到昔日拥戴者的鄙弃。王晨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更多关于 刘诗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