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3.23-3.29)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0日17:57  新浪娱乐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3.23-3.29)

  PJ Harvey & John Parish - A Woman a Man Walked By

  虽然看起来PJ Harvey与John Parish第二张共同创作的专辑《A Woman a Man Walked By》与上一张《Dance Hall at Louse Point》隔了有十三个年头,但熟悉PJ Harvey演艺生涯的歌迷不难知晓二者的合作关系经年未断,并且远远早于1996年开始录制和发行《Dance Hall at Louse Point》。早在青少年时期,在乡下长大的PJ Harvey就以萨克斯手、吉他手及和声这三重身份在John Parish的乐队Automatic Dlamini当中站稳了脚跟,然后John Parish与PJ Harvey自己组建了PJ自己的同名乐队,并于次年发行PJ的首张专辑《Dry》,这张专辑在后期被认定为是PJ的个人处女专辑,但实际上这张专辑是当时PJ与Parish等人组建的“PJ Harvey”乐队的团队结晶,只不过这之后,乐队解散,PJ以个人名义发表作品,但其与John Parish的合作却延续了下来。

  可以想见,John Parish是陪伴着PJ这个摇滚乐界第一女性走到今天的见证人,从《Dry》的躁戾、《Stories from the City, Stories from the Sea》的悦耳直到PJ上张个人专辑《White Chalk》的优柔,John Parish都有作为创作人、制作人或乐手参与在这些专辑的制作过程当中,或者说,Parish对PJ而言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合作者,他们应该可以被称为是音乐上的soul mate,在PJ复杂多变、不断探索的音乐途程中,他追随着PJ的步伐并在多方面辅助和支持她,某种程度上,PJ的成功也离不开Parish的一部分贡献。

  与《Dance Hall at Louse Point》一样,在这张《A Woman a Man Walked By》当中,John Parish包揽了所有的曲子创作和部分的配乐演奏,而PJ本人则负责填词及演唱。风格的繁芜是这张专辑初听的第一印象,基本上像是印证了PJ个人在多张专辑当中的变化过程,第一曲《Black Hearted Love》一如PJ中期的作品,带有急促的车库式吉他乐段;接着《Leving California》则是哀伤的乡村小调,原声吉他配合PJ的假声令人回味起2007年的《White Chalk》当中PJ像个幽怨的夫人那般情绪低落神色黯然;《A Woman A Man Walked By/The Crow Knows Where All The Little Children Go》则是专辑的同名主打,班卓琴在这首歌当中是除PJ如咒语般的念唱外的一抹亮色,PJ在这首歌当中附着了不少不经意间抖落的愤怒,像PJ早期的一些实验作品一般丰富多变。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3.23-3.29)

  Marianne Faithfull《Easy Come Easy Go》

  当Marianne Faithfull在60年代初成功发表单曲《As Tear Go By》的时候,她一定不会想到,十年之后她会沉溺于毒品,并且差点葬送终生。

  提到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想起她和The Rolling Stones主唱Mick Jagger的那段往事。话说1964年,The Rolling Stones的经济人Andrew Loog Oldham发现了这姑娘的潜质,并让Mick Jagger和Keith Richards给她写了一首《As Tear Go By》(这首歌后来也被收录在The Rolling Stones的《December's Children (And Everybody's)》当中,听说这也是郑钧最喜欢的歌曲之一),结果一炮走红。后来Mick Jagger看上了这姑娘,和她谈了一场死去活来的恋爱,成为了60年代摇滚史上一段不得不说的佳话。

  似乎每个摇滚明星都有一段和毒品解不开的渊源,或者说都被毒品耽误过一段青春,甚至生命。Marianne Faithfull也不例外。直到1979年,她才凭借《Broken English》重返歌坛。但对于她来说,最适合她的一张唱片莫过于1987年的《Strange Weather》,因为制作人Hall Willner把独特的爵士理念融入到专辑当中,恰如其分的发挥了她的烟酒嗓,听上去就像个女版Tom Waits。

  20年后,她又与Hall Willner合作,出版了这张以翻唱为主的《Easy Come Easy Go》。所翻的对象包括Rufus Wainright、Antony Hegarty、Jarvis Cocker、Cat Power和Keith Richards。其实翻唱有两个概念,比较无聊的那种就像卡拉OK,比较有意思的叫翻玩,Marianne Faithfull属于后者,无论新歌老歌,都被她演绎出了独特的味道。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3.23-3.29)

  Chris Cornell – Scream

  解散了Soundgarden和Temple of the Dog,离开了Audioslave,也许Chris Cornell认为单枪匹马地作战,才是他最理想的状态。虽然他在个人事业上的确做得还算有声有色,但决不能将其认定做是单飞成功的艺人之一,毕竟在这样一个新人辈出的年代,Chris Cornell怎么可能再恢复Grunge “四足鼎立(Nirvana、Pearl Jam、Alice In Chains、Soundgarden)”时期的状态呢?可能连在Audioslave时期所获得的名誉都很难再赚回来了,因为没那个时势,造不出那个英雄。

  其实Chris Cornell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是发表于1999年的《Euphoria Morning》,那时候正是Soundgarden解散和Rage Against the Machine的剩余成员还没有邀请他加入新乐队Audioslave间的空白期,《Euphoria Morning》倒也还算是中规中矩的硬摇滚做派,开篇曲名叫《Can't Change Me》。时光飞逝,跟随着Audioslave发行了三张专辑之后,Chris Cornell向媒体宣布因其与乐队的“基本观念不合”而正式退出Audioslave,而剩下的三名Audioslave成员也是忙于虚虚实实的Rage Against the Machine重组计划,导致Audioslave名存实亡。

  正式开始solo计划的Chris Cornell在2007年发行了专辑《Carry On》,这张专辑还算是延续着Audioslave之前的另类硬摇滚曲风,不过被不讨巧地将少许布鲁斯和迷幻摇滚元素掺杂了进去,但谁也不知道这之后的Chris Cornell所进行的转变太令人瞠目结舌了。

  先是宣布与Hip-hop音乐制作人Timbaland合作,国外众多Chris的乐迷大为哗然,接着是专辑封面图片的放出,Chris腾空作摔吉他之势,似乎是想表示一种打破常规的决心,纵然这种表达方式有点儿傻,怎么看怎么像一小丑在惺惺作态。专辑发行之后即遭致Chris大部分歌迷的谩骂,因为这张名为《Scream》的专辑,完全没了Chris Cornell的个人特质,而是一张全然Timbaland风格的的R&B专辑,Chris原本辨识度极高的嘹亮嗓音被这种说唱性质的音乐风格彻头彻尾抹杀,而原本其兴致高昂的、关于Hip-hop这种音乐风格对于节奏的重视必定加强这张新作的特质这类的说辞,并没有在这张专辑当中得到恰当的发挥,因为嘻哈节奏的稳定,将他的声线以及他所创作的歌曲切分成了不规则的琐碎节拍,导致整张专辑在节奏上缺乏连贯性,而必须以编曲和配器来将这种劣势掩埋,但这些编曲和配乐却完全没有摇滚乐器三大件的用武之地,因为它们都是以电子设备来构造的。

  凭心而论,如果这张专辑不是由我们曾经高高仰视的硬摇滚音乐人Chris Cornell来缔造的,而是换作一个正儿八经的嘻哈或者R&B艺人,它所能引起的争议就不会这么大,甚至还可能被捧作一张质量上乘的R&B佳作,毕竟它由金牌嘻哈制作人Timbaland操刀制作,专辑当中诸如《Part Of Me》、《 Never Far Away》、《Long Gone》这样的曲目也绝对会成为上榜金曲,可惜啊,这是一个原摇滚艺人选择的一条错误的单飞道路,不是我们无法接受他的改变,不是我们听信了他在十年前唱的那样“can’t change me”,而是他本身对于这种转型,并不合适。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3.23-3.29)

  Pete Townshend - Rachel Fuller Presents: In the Attic with Pete Townshend and Friends

  年过六旬的英国老吉他手Pete Townshend在近两年已经减少了新作问世的速度,也较少出现在公众场合当中了。不过在私底下,他的贤内助,独立女唱作人Rachel Fuller则为了使他的晚年生活更为丰富多彩而经常策划一些小型的家庭聚会,邀请Pete Townshend的一些艺术家朋友或者她自己的朋友到家中来。在温馨的氛围当中,Pete Townshend为他的老朋友们演奏一些旧的音乐。当然,这张收录有2007年的一些聚会片段的双CD、DVD专辑当中,还有其他乐队的演奏作品,比如我们熟悉的Lou Reed、Tenacious D,当然也包括The Who,还有演员Jack Black的现场脱口秀(的确他刚擅长这个,而非Tenacious D)。这是一张随意随性又不乏收藏价值的合辑,像专辑封面上平易近人的卡通画一样让人倍感亲切。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3.23-3.29)

  1990s - Kicks

  说来1990s也是属于那种一夜攀高枝的乐队,就在他们举办的第六场演出的当晚,就被英国的独立大厂牌Rough Trade相中,立刻签约成为The Long Blondes的同门师弟,然后又迅速发表了第一张专辑《CooKies》。为什么一支初出茅庐的小乐队这么快就得到大厂的青睐?可别忘了组成这支乐队的三名成员之前可都参与过其他乐队,积攒了不少人气、经验和技术呐!可惜乐队的贝司手Jamie McMorrow在专辑发行过后就离开了乐队,直到2008年Dino Bardot才作为新成员正式加入1990s,并和主唱Jackie McKeown、鼓手Michael McGaughrin共同创作了第二张正式专辑《Kicks》。新成员的入驻并没有改变1990s是支姿态迷醉的酒鬼乐队的性质,《Vondelpark》一如倦怠的午后般无所事事,用这番闲散的情绪来展开了这张专辑。这样的情绪在《Everybody Please Relax》当中则被展开到了极致,同时他们将所受到的经典美式摇滚影响深深根植于乐曲当中,几乎彻底抛弃掉了他们的苏格兰唯美本质,《Kickstrasse》和《The Box》这样的歌儿就是这类代表,在英式摇滚艰难挣扎的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三个英国青年却怀揣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梦,用英伦人的忧郁诠释美利坚的粗放。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3.23-3.29)

  Beth Orton - Trailer Park (2008 Remastered Version)

  《Trailer Park》,英国民谣女歌手Beth Orton在离开双人组Spill之后于1996年发行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在这张她与William Orbit、Ted Barnes等人合作的作品中,首次将民谣与Trip-hop结合起来,开创出一种既包含了民谣的淳朴又富含Trip-hop的舒缓节奏的新兴音乐形式,在获得质量与销量的双重佳绩之后,在1997年被英国两项权威音乐大奖(全英音乐奖和水星音乐奖)提名。十三年过去了,这张专辑就像封面上Beth Orton穿的窄脚牛仔裤和红色开口笑那样永不退流行,2009年重新发行的这张《Trailer Park》双CD重新灌录的版本除了全数收录1997年Beth Orton发行的《Best Bit》EP外,还有一些现场录音作品和早期demo,更为珍贵的则是她与Terry Callier合作的两首单曲,以及翻唱的六十年代流行歌曲《I Love How You Love Me》。据悉,Beth Orton第五张个人专辑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推出。

摇滚频道每周新碟碟报(3.23-3.29)

  Peter Bjorn and John - Living Thing

  其实把Peter Bjorn and John归为One Hit Wonder类乐队并不过分,2006年那首《Young Folks》燃亮的光芒,已经足够让在《Young Folks》之前和之后出现的作品都黯然失色,你完全可以想象当时Peter Bjorn and John和The Concretes的女主唱Victoria Bergsman合作的《Young Folks》带来过怎样的轰动效应:被《Grey's Anatomy》、《Gossip Girl》这样的热播美剧引为配乐或主题曲,被名设计师指定为T台走秀的背景音乐,被Kanye West作为采样素材而混进他的单曲《Can't Tell Me Nothing》当中……之后发行的《Seaside Rock》专辑就没再有任何一曲受到过这么高的待遇。2009年的新专辑《Living Thing》并没有太多新鲜感,人们只是循着惯性对这张专辑抱有期许。简单的打击乐器、原声吉他和口琴是构成Peter Bjorn and John音乐的主要元素,《It Don't Move Me》这样的曲目可以看成是对Depeche Mode的致敬之作;北欧的寒冷和拘束让他们向往热带的热烈和自由,所以在专辑同名曲《Living Thing》和首播主打单曲《Nothing to Worry About》当中即可嗅到一股强烈的南非摇摆舞曲味道;他们的歌词向来则以厚颜无耻和真心实意这样矛盾形式来呈现,《Lay It Down》当中就有一句反复唱念的歌词表达着Peter、Bjorn和John三个年轻男人的窘迫。怪只怪当年那曲《Young Folks》太能总结概括Peter Bjorn and John的音乐特质了,导致人们每每念及他们,想到的不是其他同样优秀的作品,而是这首太过招摇的单曲。

  王硕、朴九月/文

  本文摘自王硕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3745b0100cg1x.html?tj=1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