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把观众放置于颁奖礼之外,参与者均来自行业内部,他们中有唱片公司的核心人物,有音乐人,还有乐评人,这一群人有着最强的粘合度和最开阔的观察视角。不知道在中国音乐界这是不是一次前无古人的举措,我没有来得及细细研究,就算不是,那也是为数不多的几届。音乐风云榜是娱乐的,但同时又是音乐的,准确的说,音乐风云榜一贯在打着用纯粹的音乐把娱乐变得不那么纯粹的旗号,让音乐在这块娱乐蛋糕中分到大于百分之五十的股份。而这一届,音乐甚至可能拿到了百分之八十,颁奖礼和演唱会首次一分为二,颁奖是为了鼓励,而演唱会则是历史性的把主题定为了向杰出的幕后华语音乐人致敬。我并不是说这就意味着音乐的春天,但至少寒冬里有股暖风也能让你感到难能可贵,如果你想用一个叫做“如沐春风”的词来形容一下这股暖流,那也未尝不可。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是因为有了孔孟,中庸之道提倡是自我控制,讲求中和,万事都应该完善自我而不是去影响他人,这样的思想传统在现代竞争中往往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大多数人仍然安于做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对他人的进步和落后无动于衷,上演又一场现代化的闭门造车。历史上的中庸之人大多不是领导之人,他们大多不具备领导力和影响力的。反观一下激进的康有为,感性的毛泽东,却都成了大名鼎鼎的英雄楷模,他们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先锋,而且他们试图在改变和影响不乐观的环境。敢于在如此盛大的年度颁奖里放弃观众部分,单凭这点,这届风云榜就很值得期待,也很值得业内的关注。
华语音乐市场的确到了娱乐不起的时候,致敬不是形而下,而是需要形而上,一个榜单的力量一定是有限的,但始作俑者的勇气不光是一腔热血的横冲直撞,风云榜还有这一个是理性的头脑,它有它的规则。公信力是一个榜单得以长期维持并发展的最基本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保证,这一届的音乐风云榜的颁奖礼更像是一次唱片业的年度研讨会,艺人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摄像机的镜头,还有台下挑剔的眼光、这对于艺人本身就是一种激励,间接的拉近了音乐和评审团的距离,娱乐性也会本能的缩水,艺人也会下意识的感到音乐就是根本,而这样的信息也会传达给整个华语音乐。音乐性是一个歌手或音乐人受到认可的第一标准,从而影响到产业链的自我修复,这样的良性循环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当然这样的设想可能会有些理想化,个中细节和问题并没有考虑周全,但我还是相信,激进的改革是有必要的,激进代表一种态度,华语音乐需要一场激进的改革。华语音乐按照目前的状况发展,只能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得过且过,行业和人一样,是有很大的惰性存在的,更何况在一个丧失了自我消化能力的产业里,没有一个改革派的出现,就很难在一个比较恶劣的环境下有所改变,改良派是要站出来的,要当黑脸,当炮灰,所以再次强调音乐风云榜的勇气是不是也变得情有可原了呢?
有个词我不敢用,叫高瞻远瞩,因为那样就是给风云榜戴高帽,他们不乐意,我也觉得矫情。把一场年度演唱会活生生的要做成一场致敬演唱会,到底是给那些真正热爱音乐的人看,就算你很不满的把这看成是一场音乐秀,那又能如何?最终目的就是让音乐回归到最纯粹的层面。有一个时髦的词叫“复古”,现在的这个产业太时髦,时髦到没人把音乐当回事儿,风云榜要彻底的复古一回,把音乐打回原形。
不要去预测这样的举措会对现在的格局产生多么久远的影响,只需要关心,对得起一个榜单的良心,对得起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媒体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某一天突然发现,无能为力,到那时候再倒在地上哀叹自己的无能,那也是坚强的表现。
改革是现在进行时,也是将来完成时,未来就应该属于改革派,保守派请自便。朱尔摩斯/文